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卷 學醫 270 醫理探究

鄭好說:“中醫知識浩如煙海,我們窮其一生又不能全部掌握。好在四大經典給我們明確了中醫學習方向,不至於我們像蒼蠅一樣茫無頭緒的胡亂學習。只要我們能夠吃透中醫四大經典,就一定能夠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中醫。”

胡凌風說:“中醫四大經典是古人兩千多年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積累,大浪淘沙,這應該都是精華中的精華。要說能夠吃透經典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鄭好點頭,深有同感地說:“那些經典中所涉及的理論就是能夠熟練背誦,也未必能夠真正理解,因為那些描寫都來源於實踐,沒有常年實踐,又怎麼能夠明白書中所寫的道理。”

胡凌風說:“這段時間我正想星期天去藥店坐診,來實踐學的內容。讓你這麼一說,我們只是學得皮毛,這還怎麼能夠給人看病呢?”

鄭好說:“學一些中醫的皮毛,懂一些粗淺的理論知識當然也能夠給人看病。比如治療風熱感冒我們可以選用銀翹散,治療風寒感冒可以選用荊防敗毒散,也可以選用傷寒論上面的麻黃湯或者桂枝湯。這樣治療也會很有效果。

可是要想像古人一樣根據病人的體質虛實,寒熱多少,結合大自然氣候變化,用最少的藥物,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病人的病治療好。恐怕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胡凌風說:“什麼是最少藥物,怎樣才算是最短時間呢?”

鄭好說:“這應該是相對而言的吧,譬如說感冒,正常人自然病程應該是七天,可是中醫用六七樣藥,三天好了應該是不錯了,可是能否用五樣,四樣甚至是更少味數的中藥,讓人能夠兩天、一天甚至是覆杯而愈,這應該是每個中醫孜孜以求的。可是我們好像永遠都到達不了那個最好的點。”

胡凌風說:“張仲景應該是到達了吧?”鄭好說:“那應該是無限地接近了。看傷寒論,他能夠根據病人的脈象表現精確的預言疾病發展趨勢,以及疾病減輕痊癒的時間,這應該是達到了神一級的水平了。”

胡凌風說:“可惜我們現在大部分人,無論怎樣努力也達不到哪個水平了。你說這是為什麼呢?”

鄭好想了想說:“不僅僅是現在,兩千多年的歷史,無論是名醫還是普通醫生不都在學習他的傷寒論嗎,他之所以能夠達到常人所達不到的水平,我想應該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他的確有著超越常人的智慧。

另一方面是他在傷寒論序中所說,餘宗族素多,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刃,其死亡者十之七八,也就是說他經歷過這麼多的死亡,這麼多的生死實踐。使他能夠對疾病的演變有著一次次深刻的觀察體會。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應該是他有著悲天憫人的菩薩心腸,誓願解救天下含靈之苦。在實踐基礎上汲取前人的醫學成就結合自己的實踐,最後做出總結,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傷寒論。”

胡凌風說:“讓你這麼一說,我更感覺我珍藏的傷寒論寶貴了。”

鄭好說:“那當然了,古人寫書不像我們現在,寫在紙上或是敲擊在電腦上,可以廢話連篇,古人那是寫在竹簡上,可以說是字字千金,句句珠璣,絕無一點廢話。”

胡凌風說:“這也造成了經典上的好多歧義,出現對經典的好多誤讀,甚至是對經典註釋的篇章比經典本身都要多。”

鄭好說:“是啊,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有時候翻閱傷寒論會發現對一段經文會出現好多不同的解讀,可是歷代醫家根據自己實踐中不同理解,出現了不同的解讀,而這些不同解讀確實都可以治療疾病,而且都取得不錯的效果。比如桂枝去桂湯還是去芍藥。”

胡凌風說:“大概這就像是射鵰英雄傳上的九陰真經,按照正規練法可以練成很高的武功,比如王重陽、郭靖練得九陰真經。對經文的誤讀比如梅超風與歐陽鋒也可以練成很邪門的武功,不過就是有些邪性。”

鄭好說:“是啊,要把中醫學好,就應該在傷寒論上面好好用功。傷寒論就應該是中醫的九陰真經。”

胡凌風拍拍鄭好肩膀說:“你說的很有道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鄭好,希望你將來能夠成為一位像張仲景一樣的神醫。”

鄭好說:“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吧。不過,兩千多年,中國那麼多學醫的,有聰明的。有愚鈍的,也有不世出的奇才,可是張仲景也就只有這麼一位。他就像天空的明星,可望而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