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卷 行醫 379 先治與後治

鄭好說:“或許有更高明大夫,可以透過望、聞與切診,不需要問診,就可以洞察患病先後。但我的中醫水平還沒有達到這麼高的境界。”

馮小民譏諷說:“哈,把脈都整不明白,卻敢給人隨便看病,這不是拿人生命開玩笑嗎?”馮婷婷說:“小民不要胡鬧,這位鄭好大夫是一位很高明大夫,你一定要配合他。”

鄭好說:“雖然不能透過把脈候出你所患疾病先後,倘若你能配合治療,相信透過中醫問診,一樣可以明確你所患疾病,從而進行有效治療。請告訴我所患病的先後。”

馮小民說:“這與治病有什麼關係嗎?”

鄭好說:“當然有關係。病本第二十五說: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

先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後中滿者,治其標;先病後洩者,治其本;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有客氣,有同氣。大小便不利治其標,大小便利,治其本。

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謹詳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為獨行;先小大便不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馮小民哈哈笑道:“操,這是什麼,又是本標又是標本,又是大便小又是小便大,繞口令嗎,啊,哈哈哈。”

張傳經說:“這是黃帝內經靈樞經的話,大意是先患有某一種疾病,然後出現四肢厥逆的,應該治療其原來的疾病;若是先有厥逆的症狀,然後出現其他的病變,治療時就應該先治療厥逆;先有了寒病,再出現其他病證的,寒病為本,應先治療寒病;先有了某種疾病而後產生寒證的,應該先治療原來的疾病;先有了熱病而後產生其他病變的,熱病為本,治療時應該先治療熱病;先有了某種疾病,而後發生熱病的,應先治療原來的本病;先有了某種疾病而後發生洩瀉的,應該先治療原來的本病;先有洩瀉,而後轉生其他病的,洩瀉為本,應先調治洩瀉,再治療後來發生的其他的病變;先有某種疾病,而後發生中滿的病證,應先治療中滿的標證;先患中滿而後發生心煩的病變,中滿為本,應當治療其中滿。

人體在感受了非時令之氣的六淫之氣而發病的,也有因為不能適應按時而至的六氣而發的,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只要出現大小便不利的情況,雖然大小便不利為標,但應先救治這一個緊急的標證;只有在大小便通利的情況下,方可先治其他的本病。

疾病發作之後出現實證的,治療時應以祛邪為主要的治法,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疾病發作以後表現為虛證的,治療時應該先扶正,一般應該先治其標,後治其本;治療當中還要謹慎地觀察病情變化的深淺輕重,根據客觀的情況,治療也隨症狀而變化,精心調治。病情輕緩的,可以標本同治,病情深重的,要抓住癥結之所在,先從一個主要的方面下手治療。先有大小便不利的症狀而後變生其他病證的,應先治療大小便不利這個根本的病證。”

鄭好說:“沒有錯,這幾句話在臨床的治療當中是十分重要的原則,臨證時具體的病情變化十分複雜,常有病證的混淆和證候的交叉,因此,分清疾病的標本先後是非常關鍵的。在“治病求本“這一大原則的前提下,黃帝內經又提出了兩個原則,一是“急則治其標“,屬於此範圍的包括“中滿者治其標“和“小大不利治其標“兩種情況;二是“間者並行,甚為獨行“,即在病情輕微的情況下可標本同治,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則但治其標或先治其本。張大夫剛剛解釋的很正確,看來你也一定是經常熟讀經典。”

張傳經說:“說來慚愧,雖然經常讀黃帝內經等古代經典,但卻如鴨子吃蝸牛,食而不知其味,今天與鄭老師交流才實實在在認識到自己差距。治病救人必須活學活用,而不是死讀書,讀死書。”

馮小民對張傳經說:“你們這越是解釋我就越是聽不懂了,這和我的病有什麼關係嗎?”

張傳經說:“你的病有實熱有虛寒,病情複雜。可是黃帝內經這句話告訴我們,先有了熱病而後產生其他病變的,熱病為本,治療時應該先治療熱病;先有了某種疾病,而後發生熱病的,應先治療原來的本病。”

說罷他看向鄭好,問:“鄭老師,病人現在的病應該是遵照上面內經中提到的治療宗旨,就不會發生虛虛實實的錯誤,對不對?”

鄭好說:“張大夫,你說的很對,另外,請不要叫我老師,我們是同道,互相探討,誰也不是老師,只有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才是我們真正的老師。”

張傳經此時對鄭好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他點頭說:“是,鄭老師,哦,不,鄭大夫。”

馮婷婷說:“我知道你們的意思了,只有明白了熱病與寒病得病先後,才能確定先治療那種病,才能把病治好。”

鄭好說:“對。黃帝內經告訴我們既有實熱也有虛寒的疾病,一定要明白那種在先那種在後,這樣才能辯清標本情況下正確治療這種複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