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澤星軌道上大塊的金屬殘骸很快被集中起來。小塊的碎片也由數量眾多的幼體進行清理。那些剛剛被從纖維網中放出來的幼體,本場戰鬥都在掛機,能量幾乎沒有損耗,此時用來幹些瑣事正合適。
這些軌道炮基本都是長寬高在數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龐然大物,加上數量眾多,堆積在一起之後,形成一座座巨大的金屬山。
除了軌道大炮的殘骸,太空中還飄蕩著數量眾多的戰艦殘骸。此次裡肯族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不說人員傷亡,光是在最後了幾輪攻擊中,直接被打爆的戰艦就接近300艘,加上後面因為主引擎受損無法逃走而自毀的,數量超過500。
這讓裡肯族的主力戰艦數量再次掉下2000艘。
而且如果不是先期受損戰艦先退出了戰場。加上拉澤星被“裡肯的光耀”轟擊時,因為無法防禦強電磁脈衝,那些功能艦脫離了主戰場,在發現戰事不利時,先行撤離。
那麼裡肯族損失的艦船數量恐怕還要加上數成。
不過就算只有這些,被陸續拖回來集中的戰艦殘骸,堆積起來的金屬山,也絲毫不遜色那些軌道炮殘骸山。
要知道里肯族戰艦最小的,艦長也超過了千米,這是真正的龐然大物。
殘骸被集中大半後,一些幼體撲了上去,化作菌毯種子。很快,紫灰色的肉質組織就從殘骸縫隙中爬了出來,並迅速繁衍生長。
金屬殘骸山慢慢被紫灰色覆蓋,它們被菌毯腐蝕吸收後重新分解成金屬元素。之後,太古級陸續上前,伸出腕足與菌毯連結,補充著戰爭損耗。
此次蟲群看上去損失頗大,但相比起第一次拉澤星攻防戰的損失,簡直可以忽略不計。那些太古級除了當做衝鋒肉盾的,其餘的基本都不是徹底死亡。
在沒有外力幫助下,它們只需在太空中飄個十幾二十年的,就會重新恢復過來,如果有外力幫助,那麼恢復速度將更快。
至於損耗的幼體和成體,它們就算死亡,剩餘的身體組織也能幫助其它蟲群單位加速恢復。而且這些太空戰炮灰級的作戰單位,只需要佔據一塊輻射源,再耗費一些時間成本,就會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
而裡肯星系與起源星系一樣,系內可是有著一顆巨大充電寶一般的氣態行星。
現在有了拉澤星做為前線基地,相信過不了多久,蟲群就會向該氣態行星進軍。
——
與外星種族的戰爭再次失敗,讓裡肯族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如果不是此時是戰時狀態,更換主將影響不好,說不定哈米斯他們已經如同馬薩伊一般,去參謀處喝茶去了。
拉澤星第一次攻防戰勝利之後,裡肯族在拉澤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以至於“文武”雙星防禦圈和母星防禦圈的建設都有些停滯。
原本想來可以畢其功於一役,將蟲群完全抵禦在拉澤星之外。
而且新加入常規序列的多種武器裝備也獲得了良好的效果,蟲群較為單一的兵種組合被完美剋制。原本一切向好,所有人都以為這次攻防戰會再次勝利,裡肯母星這邊甚至連慶功宴流程和邀請嘉賓都開始商討了。
誰知道情況急轉直下,僅僅半天功夫,眼瞅著就要到手的勝利沒了不說,拉澤星防線還丟了,戰艦還損失慘重,一下被打沒了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