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亦木然的點了點頭,看著自己的雙手,有些迷茫,他真的可以嗎?
陳循和王復的談判還在繼續,對和談的條款可謂是錙銖必較,減免鈔關稅賦,大明給了三成,而且陳循堅持不給銀帛。
大明曆來沒有這個傳統,也不會有這個傳統,大明一直奉行,不和親、無歲幣,這要是每年支付銀帛,陳循要是答應還不如殺了他來的輕鬆。
康都議和一直進行到了大明的春節才算休息。
康都和議的訊息透過官道驛路傳回大明的時候,大明已經是景泰八年的二月份,各地的才子已經進京趕考,三年一度的春闈即將拉開序幕。
費亦應,棄儒從商,擔任家主十數年,橫林費氏從普通的商賈之家變成了兩地海商商總,但是一次拆股認籌,費亦應被趕下了商總的位置,同樣的橫林費氏的家主也沒保住。
費亦應來到京師是來趕考的,他本身是一個舉人,有參加科舉的資格,而且同樣,近年來海貿之事上,他作為親自押船到倭國難波港海貿的商賈,在海貿海權一事上,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唯有進士及第,才有資格進入仕林,才有資格再次站在萬人之上。
而朱祁鈺收到了陳循的奏疏,看了許久,讓興安把於少保叫了過來。
減免鈔關稅賦四成是朱祁鈺的底線,而陳循談到了按成,康國對等減免了四成,這一點上大明並不吃虧。
但是在歲幣這件事上,陳循如實奏稟,辭激烈的反對歲幣,彷彿一旦大明給了銀帛歲幣,就如同將大明的面子放在地上摩擦。
鐵骨錚錚的大明,絕對無法接受歲幣這種喪權辱國的和議。
朱祁鈺作為大明皇帝,也不能接受。
大明太祖、太宗皇帝,歷時六十餘年,十三次北伐草原,太宗文皇帝朱棣五次親徵漠北,打的蒙古分崩離析,變成了現在的韃靼、兀良哈、瓦剌三大部族。
打的北元消了帝號,只能以北元汗廷自居,而後更是在草原上讓狗咬狗,最終將北元汗廷打散,韃靼只能以元裔自居。
雖然土木堡一戰,大明慘敗,但是京師之戰、宣府之戰、集寧之戰、河套之戰,大明均大獲全勝,透過種種縱橫手段,最終將瓦剌逼迫到西進,斷尾求生的地步。
這種局面下,朱祁鈺答應歲幣,朝臣們真的會造反。
鐵骨錚錚的大明,是大明立國基石之一,和核心向心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朱祁鈺頂著亡國之君的名號,不能挖大明的地基。
除了歲幣,其他並無不可。
朱祁鈺想了想,將這十萬銀幣、三十萬絹的助軍旅之費,新增到了貢市之中。
助軍旅之費,有實無名。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于謙俯首見禮,他也知道康國那邊來了訊息。
朱祁鈺看著于謙中庭飽滿,氣色紅潤,中氣十足,笑著說道:“朕安,賜座,這是康都和議的具體章程。”
皇帝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于謙,康國那邊分毫不讓,朱祁鈺願意付這個錢,這是租賃輪臺(烏魯木齊)的錢,直到大明拿下了阿拉山口,那麼租賃將會變為佔有。
于謙聽完之後,頗為認真的說道:“陛下,臣以為不可,朝貢、貢市、歲幣等等,無論何種名義,這個錢都不能給!”
“若是如此,不如兵鋒所向,拿下哈密、安樂(吐魯番),解決後顧之憂,再攻打輪臺。”
朱祁鈺看著于謙,感慨萬千的說道:“於少保這冬序之下,朕不願輕易動兵,若是西北戰事焦灼,於大明不利,所以才願意和議。”
“哪怕是死很多人,也不能給嗎?”
于謙尤為擅長國家之制,他頗為鄭重的說道:“不能。”
“說說理由。”朱祁鈺思慮再三,還是決定聽一聽於謙的意見。
------題外話------
求月票,嗷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