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以內功修行見長,而天宗最適善於以內力干擾外界環境的功法就是萬川秋水。
修煉此法者,能在三尺之內控制氣流就算登堂入室,可稱一句高手.
曉夢相隔數丈開外,卻能隨性所欲的調動至柔水流……看她年紀輕輕,內力修為著實了的,天賦才情確實非同一般。
扶蘇看著這一幕,也不禁微微頷首。
老師說的還真沒錯,這一場才算是論劍之比中,真正有看頭的一局。
曉夢既已出招,伏念自當出手回應,手中寬厚古樸的太阿劍一抬,一如曉夢一般指向水面。
水藍色的劍氣縈繞劍身之上,屬於伏唸的真氣也在內力的精細操控下湧向水面。
很快,與之前同樣的場景再次復現在眾人面前,水流漸漸升起,浮現出一個碩大的‘禮’字!
道法自然,唯禮匡之!
伏唸的聖王劍法講究內聖外王,正是‘禮’的極致。
二人比的是內力,論的是劍,談的卻是道。
伏念也做到了這一手,卻沒人對此感到驚歎或讚許——身為儒家掌門,大名鼎鼎的齊魯三傑之首,他要是做不到才值得旁人驚詫。
公孫玲瓏用面具半遮著臉,嬉笑著拱火道:
“這曉夢用水聚了一個字,伏念掌門也聚一個,雖然不失水準,但是卻看不出儒家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了啊!”
她這話音才剛落,伏念那邊的禮字就很配合的從池水之中立了起來,豎著橫亙在水面上。
水滴不斷落下,又不斷復起,流動著維持著這個禮字,水流無序卻又遵循著既定的規矩,意味深長。
“啊!這麼一看,對比就很明顯了!”公孫玲瓏見狀立刻改口道。
伏念這一手進階操作,立刻引起了眾人的驚呼。
這大小彷佛一面牆的水字,只是浮在水面上還好說,讓它脫離水體,獨自成型,難度可高了不止幾倍那麼簡單。
只這一手,江湖上能復現出來的人便寥寥無幾。
伏念與曉夢的比試看起來最沒有火氣,激烈程度甚至不如張良用嘴炮欺負六劍奴,然而單憑這兩個字,其中之高深玄妙,已然上升到了一個常人根本難以企及的境界。
公孫玲瓏這時扭頭跟楚南公說道:
“伏念這一招,莫不是他聖王劍法中的‘滄浪之水’?”
“不錯!”楚南公頷首,同時進一步講解道,“道家以天道御萬物,無為而無不為,伏念卻給無常水性立下規矩,讓它們有序遵循。”
“儒道之別,真如涇渭分明啊!”
扶蘇眼見此景,耳聽此語,心中不由產生了思考。
劍道有時亦如治道。
天下滔滔,民心入睡,帝國若是想長治久安,一味以嚴刑峻法嚇民弱民絕不足取,但到底如何卻也是個問題。
是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亦或是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又或者二者兼而用之?
扶蘇心裡清楚,這是他必須最優先解決的問題,也是決定他最終如何處置儒家的根本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