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哪裡是裝帥啊。
分明就是狄青面貌太過清秀。
這樣眉目清秀的將領,若帶兵打仗,會對士氣有很大的影響。
士兵們會認為是繡花枕頭而軍心渙散,尤其是在宋朝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環境裡,士兵看將領能不能打,往往就是看你長得威武不威武。
一個威武霸氣的外表,就很容易讓人安心。
所以狄青為什麼每次上陣都是披頭散髮,戴銅面具,他們也能理解了。
挺拔的身姿、澎湃的殺氣、銅色的面具。
這般組合,對於敵軍來說,有著威嚇力和震撼力。
而就在這時,狄青緩緩開口了。
【戰爭是殘酷的,人心也是冰冷的。】
【縱使我狄青魂飛魄散,身死道消,也要守護華夏大地。】
【兄弟們!戰!】
【為了大宋!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家人!】
【活下來的有安家費,死了的也有,殺一個回本,殺兩個是賺!】
【我等都是好樣的,衝鋒!】
而後,影片中所有將士都精神煥發,衝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殺得敵軍節節敗退。
“燃起來了!”
“聽到狄青將軍這番話,我都有一種想要為他賣命的衝動。”
“兩軍交戰,氣勢尤為重要,這狄青每次氣勢上就壓敵軍一籌,對方已經輸了一半。”
就在所有人都在感嘆時,影片中又出現了幾行字:
【狄青,又號稱為大宋武曲星。】
【和文曲星包拯並稱文武雙曲星。】
【狄青的出現,甚至改變了宋軍的打法。】
【為什麼這麼說?】
【宋仁宗寶元二年,宋夏之戰爆發,隨後的幾年,宋夏矛盾衝突不斷升級加劇。】
【宋朝的經濟建設做得頂好,軍事實力卻一直遜色,宋軍對西夏的作戰可以說是屢戰屢敗,特別是在經歷三川口,好水川幾場關鍵戰役的慘敗之後,大宋上下瀰漫著一股極度“恐夏”的氣氛,大宋將士士氣更是跌落到了谷底。】
【就在這種危急之際,狄青因為善於騎射被任命為了延州指使,所謂指使,說白了就是一名低階指揮官,不過雖說官階並不高,但大小也是個官,狄青世代為農,這大大激發了狄青的熱情,每次作戰他都一馬當先,身先士卒。】
【他的驍勇善戰在震懾敵人的同時也極大振奮了北宋兵卒計程車氣,使得他們一掃怯懦和頹勢英勇殺敵,軍隊凝聚力、戰鬥力迅速提升,宋軍勝仗也越打越多。】
【狄青在西陲作戰的短短四年之中,一共經歷了大大小小二十五場戰爭,雖然不敢說是從無敗績,但在他的帶領下,宋軍奪取了西夏金湯等城池,消滅了一些在宋夏之間舉棋不定首鼠兩端的小部族,焚燒西夏戰略糧食數萬石,成為了實至名歸的,使西夏軍隊聞風喪膽的勝利之師。】
【狄青戴著銅面具,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勇猛善戰。】
【他的傳奇人生,依然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