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章 兵家吳起

魏文侯三十八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

…………

“吳起殺三十多人?”

“這個事情,朕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畢竟那可是三十多個人啊,吳起一個人,真能殺掉這麼多人?”

對此事,李世民也是產生了非常之大的懷疑。

畢竟三十人可不是什麼小數字。

一人對抗三十多人。

這種難度,可不小。

“不管是真是假,吳起此人的厲害都是不用多說的。”

…………

在春秋戰國幾百多年的歷史長河裡,湧現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帶兵將領,但像吳起那樣透過用心帶兵的卻沒有幾個。

吳起打仗有什麼特點?

一是樹立必勝的信心。

吳起獲得魏文侯重用以後,他積極改革魏軍兵種,建立魏武卒,並在實戰中得到很好的檢驗。

在吳起執掌魏國兵權後,魏國跟秦國為了河西戰略要地進行了拉鋸式的爭奪,最終魏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這時的魏文侯眼光獨到,視野開闊,看到河西緊扼秦國東出咽喉,於是就在河西建立了河西郡,並讓還沒建立大功的吳起執掌河西。

吳起仔細察看地形,感到河西之所以被歷代兵家所倚重,源於這一地區背靠黃河,又是一塊狹長的險要地帶,誰擁有了河西誰就擁有了西出秦巴,東進中原的決定權。

但這個地帶卻有個不利的地方,那就是攻不容易,守更不容易,因為屯兵困難,後勤補給線長,秦國又挨著河西之地,對魏軍防守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特別是吳起看到其中有個戰略高地的地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每次秦軍來犯,必須從高地前經過,吳起就想把這個地方搶到手。

但吳起初掌新軍,他和士兵的感情都不很熟悉,發出的號令能不能令行禁止還是個問號,而眼前又面臨秦軍馬上就要進攻,魏軍後勤補給跟不上來,就河西郡這點兵力孤軍奮戰,能不能打得贏都有說法。

沉思良久,吳起決定採取措施把魏軍的信心調動起來。

吳起把這種調動積極性的方法叫做“行之以信”。

他先令人在北門放了根車轅,然後釋出告示,有誰把車轅挪到南門外,獎勵好田好地。

剛開始士兵不為所動,以為吳起這是忽悠人的,可是當有人把車轅挪走後,吳起真的獎賜了田地,士兵們這才相信吳起講信譽。

看到有人心動了,吳起再次在東門外放了塊大赤石,如果有人挪到西門外,將跟上次一樣賞賜好田好地。

這次士兵們爭先恐後地來搶奪。

見時機成熟,吳起這才下達攻擊令,同時釋出告示說,明天攻打河西戰略制高點,誰率先攻上高地,就晉升他官職並獎勵好田好地。

第二天,魏軍一擁而上,迅速佔領了高地。

吳起這種實打實的樹立信心辦法,比空口說教效果明顯得多,對後世帶兵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是建立殺敵立功的榮譽感。

在吳起對魏軍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有一個基本的思路就是獎勵軍功制度。

這是世界軍事家們普通使用的,百試百靈的有效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