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武出生在貴族家庭,優越的家庭條件給了他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環境,使他得以閱讀古代軍事典籍,也瞭解黃帝戰勝四帝的作戰經驗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實。
那個時代,戰亂頻繁,兼併激烈,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善於帶兵作戰的將領,他從小也耳聞目睹了一些戰爭,這就為孫武軍事才能的培養提供了更加優越的條件。
也可以說,孫武是一個幸運兒。
當時,齊國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
齊景公初年,左相慶封滅掉了右相崔杼。
接著田、鮑、欒、高等四大家族又聯合起來,趕走了慶封。
後來,內亂越來越嚴重,爭權奪利的鬥爭也愈演愈烈。
孫武對這種內部鬥爭極其反感,不願參與其中。
為了擺脫混亂的環境,他萌發了遠奔他鄉、另謀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頭。
當時,南方的吳國自壽夢稱王以來,聯晉伐楚,國勢強盛,很有新興氣象。
因此,孫武認定吳國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實現抱負的地方。
大約在齊景公三十一年左右,孫武正值十八歲的青春年華,他毅然離開樂安,告別齊國,長途跋涉,到了吳國。
孫武到了吳國後,便結識了從楚國而來的伍子,伍子胥也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他原是楚國的名臣。
公元前五百二十二年,因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被楚平王殺害而潛逃到吳國。
他立志興兵伐楚,為父兄報仇。
他們兩個人都有要成大事的心願,因此談得十分投機,遂結為好友。
那時,吳國的局勢也在動盪不安之中,他們便決定暫時先避隱深居,再找機會施展自己的本領,以實現自己的理想。
公元前五百一十五年,吳國公子光利用吳國伐楚,國內空虛的機會,派刺客殺了吳王僚,然後自立為王,稱闔閭。
因為他是靠不正當手段才登上的王位,所以格外地禮賢下士,廣招賢才。
他知道伍子胥原是楚國的名臣,就派人找到了他,對他委以重用。
闔閭又體恤民情,不貪美味,不近女色,注意發展生產,建築城垣,訓練軍隊,因而大得民心。
透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吳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孫武雖然隱居在吳都郊外,但他對吳王的所作所為也很清楚,他也更加看清了自己的前途。
他在隱居之地,一邊灌園耕種,一邊根據自己以前積累的知識寫作兵法,並請好友伍子胥向吳王推薦自己。
闔閭即位三年,吳國國內穩定,倉廩充足,軍隊精悍,決定向西進兵征伐楚國,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
伍子胥向闔閭提出,這樣的長途遠征,一定不能掉以輕心,要有一位深通韜略的軍事家籌劃指揮,才有取勝的把握。
他向吳王闔閭推薦了孫武。
後世也有伍子胥“七薦孫子”的典故。
經不起對方的軟磨硬泡,吳王這才答應接見孫武。
畢竟對方把孫武吹的如此之神,他也想要看看,看看孫武是否真如伍子胥所說那樣有本事。
而這一次會面,也給孫武顯現自我的機會。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