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明北伐能成功,徐達是第一功臣

還有就是穩紮穩打的戰略決策指引。

朱元璋在委派徐達北伐的前夕,曾數次召開了聯席軍事會議討論北伐戰略的施行。

在會議上,明將常遇春等主張單刀直入直取幽雲,但朱元璋卻予以否決。

在朱元璋看來,蒙元所控制的北方地區雖陷入混亂,可是冒失的單刀直入,卻極有可能被潛在的敵人切斷歸路而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因此朱元璋決計採取步步推進的策略,先肅清長江沿岸的元帝國軍事據點,再攻佔河南與山東等地區。

在鞏固了這些地區的統治後,再進一步北進奪取河北等地,最後再集中全力圍攻大都。

朱元璋的戰略得到了大部分明將領的認同並積極執行。

而從後來的戰事程序中也可以看出,雖然明軍在推進過程中遭遇了一些難啃的“硬骨頭”,但整個戰局卻在每一次明軍的勝利後隨即發生了決定性的偏轉。

部分元軍雖試圖切斷北進明軍的後路,但在明軍“穩紮穩打”的戰法面前卻只能“望洋興嘆”。從此方面看來,朱元璋北進戰略提出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明軍雖進展神速,可是對於大多數明將來說,如果不把大都這個元帝國的政治中心攻克,之前的勝利將仍有可能面臨付諸東流的危險。

可是就在明軍前鋒突進至大都外圍的時候,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此時的元順帝不是固守待援,而是開了北門逃進了大漠深處。

明軍怎能錯過這天賜良機,終於,在經過一番小規模的激戰後,明軍在天明之時開入了城中。

可是,元順帝雖逃走了,元軍的另一支精銳卻在趕往援救大都的路上,這就是元驍將擴廓帖木兒的勁旅。

擴廓帖木兒知道,明軍雖暫時佔領了大都,可是立足未穩,仍有扭轉戰局的希望,於是這支元軍以迂迴之勢進擊,試圖從明軍手中奪回大都。

大明統帥徐達此時已從探子方面得知了擴廓的動向,但徐達並未刻意固守大都,反而領一支精兵突入了山西,並在很短的時間內拿下了太原府。

徐達這招無疑是切斷了擴廓的後路,此時擴廓因為進攻受阻已是憂慮重重,而後路被切斷的訊息的傳來更讓擴廓難以承受。

終於,在明軍的反撲下,擴廓選擇奪路而走,其部下也在明軍前後夾擊下所剩無幾,元軍對大都的克復之戰至此以失敗而告終。

從戰役本身來看,這僅是擴廓個人的失敗,而元順帝的“北狩”與擴廓的失敗所產生的政治影響卻是極為重大的。

之前明軍數部,比如湯河等,因與擴廓作戰遭遇失敗而心存畏懼,但此戰的勝利卻大大提振了明軍奪取勝利的決心。

且此戰中意外的收穫、即徐達在山西的勝利也為明軍之後繼續西進開闢了更為有利的局面。

元帝國之覆滅至此終稱定局。

而回望這場戰役,明軍之所以能夠取勝實有賴於徐達“圍魏救趙”以攻其不備的戰法之功。

在這次戰役中,徐達率領二十萬大軍,將百年前伯顏率領的滅亡了南宋的二十萬蠻子打回了大漠,一舉推翻元朝的統治。

由此可以看出徐達北伐結果是以勝利告終的。

在北伐戰役中,朱元璋制定了正確的作戰計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戰場上將領的隨機應變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徐達在北伐戰役中審時度勢,看準時機,用兵如神,充分展現了徐達在用兵上的卓越才能和駕馭戰爭的能力,再用上朱元璋制定作戰計劃,二人裡應外合,取得北伐戰役勝利。

徐達北伐結果有目共睹,從制定計劃開始,到行動結束,總共用了兩年時間,一眾將領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相繼消滅多地區的元朝勢力,最終結束了元朝多年的統治。

而徐達的這番作為也不僅僅代表了其個人,更反映了明建國初期軍事指揮層的集體智慧。

明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崛起,已然不遠了。

可以說,大明北伐能成功,徐達必是第一功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