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9章 東南亞覺醒(下)

1997年5月1日。

第二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會議在京都召開。

大湄公河次區域是指湄公河流域的6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柬埔寨、南越、寮國、緬甸、泰國和我國。

這個區域涵蓋了多種氣候型別,又兼具多種地理特徵,蘊藏著豐富的水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經濟潛能和開發前景巨大。

這一次前來開會的官員級都非常高,帶隊的官員最低階別都是國家二把手。

寮國基本上是全員出動,大大小小的官員有20多名,最低都是部長級官員。

這一次會議主題就是:

“合作”、“共同發展”

樺國在此區域有著碾壓性的優勢,所以這個主題其實已經變味了。

“求施捨,求合作”才比較符合這一屆會議的主題。

第一天的政治會議結束後,接下來的時間大家開始都開始關注“經濟研討會”。

在這次經濟會議中,各國關心的是樺國人究竟會選取哪種方案作為合作基礎。

一般來說,國際間的合作大致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國家級別的商貿區域合作。

這種合作涉及到範圍比較廣,大多是國企之間的合作,但不夠深沉,受政策影響很大。

第二種是在國家允許範圍之內,私營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

這些合作只要雙方國家都認可,就基本上不會出現過多的變數,自由度比較大。

樺國國有企業,大多正忙於體質改革和國內的經濟建設,基本上沒有時間參與國外的合作專案。

而且,國有企業參與進去了,就勢必要放開一部分利潤與外方分享,實在不划算。

高層知道姜餘有實力,也有能力跟這些小國周旋,便把他給頂上去了。

這一次研討會,姜餘客串了太平洋國國際銀行的首席戰略顧問。

既然是求施捨,那肯定就要拿出相對應的態度。

如果去你們那邊投資建廠,還要受到層層監管、盤剝,那就沒啥意思了。

寮國政府的態度很明顯,不管是哪個國家提出的招商引資政策,他們都會高出對方半截。

當然,重汙染企業就算了,他們那邊不會為了發展經濟顧此失彼,農業才是他們真正的根基。

姜餘給出的合作政策很簡單。

1.五年內在該區域總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專案不受限。

2.太平洋國際銀行必須入駐合作國,而且必須參與和監管當地貨幣的發行。

3.樺國的人民幣必須作為主要結算貨幣之一。

條件很少,也很容易理解。

這幾個國家要吸引樺國投資,就必須放開幾個關鍵領域。

如果全部都是同質化的產業,壓根就沒有吸引力。

攤開來講,就是說樺國是全世界唯一工業門類齊全的國家,壓根就不稀罕你們的技術。

讓我們去投資,那肯定是要考慮賺錢的,而不是去幫忙扶貧的。

你們幾個小國家把壟斷賺錢的行業全部留給自家人,讓我們這些外資給你們添磚加瓦?

誰傻你們找誰去?

樺國現如今的製造業,已經在全球商品貿易中佔據的比例越來越大,超越德意志指日可待。

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出現過四次大規模的製造業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