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儘快的審閱這份費馬大定理證明過程的合理性,準確性。
楊校長把姜餘的手上的原始文稿接過來,讓數學系的幾個教授先去影印多份後,再仔細檢查一下。
如果確實可行的話,那就儘快投稿《數學進展》等專業期刊雜誌。
這是京都理工自創辦以來,第一次向數學界的著名難題發起挑戰。
若是成功,京都理工大學將在國內數學領域與京大、復大、山東大學形成四強之勢,甚至有極大可能超越。
姜餘給出的這份解答題,充分運用了20世紀之前的數學模型和公式。
基本上所有數學家都能夠看懂,也有一部分的資深數學教授也能看明白。
如果按照儲存系統給出的解題答案,其實也就十張a4紙就可以搞定。
有一部分數學模型和公式根本就不是現在這些人能夠理解的。
所以他才多花了幾個小時時間分析、重新整理這些答案。
吃完午飯後,姜餘就在學校提供的對外招待所休息了一天。
現在還沒有正式開學,宿舍也很亂。
再說,他還打算在外面租個房子,或者乾脆買個房,這樣才舒坦些。
第二天吃完早飯後,他找了個藉口就開車出去了。
這一次他準備去機械工業部,看看附近有沒有好一點的機床廠給他收購。
他在北美下的訂單,貨物早就發出來了,至今還停在天津港。
到現在已經被催了兩次了,得趕緊把這個事擺平。
機床行業是一個需要大量投入,並需要多年積累的領域。
姜餘如果從零起步創業,需要太多的精力管理,而且不確定的因素非常多,明顯是不合算的。
他從機械工業部的企業名錄中,找到了九家機床相關類的企業,其中京都就有三家。
他們分別是京都第一機床廠,第二機床廠,第三機床廠。
嗯,名字很順溜!
很明顯的,這三家廠肯定是國營企業,甚至是央企。
他先去市政府企業辦,準備找相關領導瞭解一下情況再說。
此時的他,打扮起來更像一個歸國華僑,很有一番成功人士的味道。
一個小時之後,他就打聽清楚了這三個廠的基本資訊。
三個廠都是國營廠,廠子的規模可以參照廠名判斷,算是名副其實了。
三個廠從91年開始就基本沒有太多業務,都是入不敷出,到現在已經虧損了三年。
這三個廠都是五六十年代成立的,外債基本沒有,主要是拖欠工資比較多。
由於歷史性特殊原因,我國機床行業相比歐美、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已經落後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