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者留下放棄任務也能拿到部分獎勵的選項,是不是在側面說明了有其他的任務者存在?或者先行者也覺得這任務根本沒有完成的可能性呢?
感覺完不成了再放棄,或者現在直接放棄任務,都可以拿到一部分資料。
放棄任務拿到的資料跟完成任務拿到的資料肯定有差距,但是具體差距有多少則完全沒有描述。
所以許星辰就考慮,現在放棄任務直接拿到部分資料庫,進而在這個基礎上想辦法搞到完整資料庫的難度,與嘗試完成任務去拿相對完整資料庫的難度相比,到底哪個更高一點……
許星辰最終還是忍住了,準備先試試看,最起碼嘗試幾百年,看看宇宙的情況,自己判斷一下任務難道,再決定是否放棄。
拿定主意之後,許星辰稍微整理了精神,轉而去檢視第四次任務完成解鎖的主要科技,心情很快就變得愉快起來。
第四次科技鎖了,而且下一個任務就是最後的任務了,直接給資料庫了,說白了就是沒什麼好教了。
那麼這次解鎖的科技,就是在先行者的科技極限之下,甚至已經達到先行者極限的科技了。
這次結束科技裡面,最為重要的幾項,就是圍繞空間、生命、物質轉化展開的,這也是許星辰目前感覺到的幾個主要瓶頸。
首先是“時空摺疊技術”:可以扭曲空間,壓縮空間尺寸或者將其疊加,可以建立相對獨立的次元空間。
許星辰的系統空間,艦娘們的戰裝空間,戰裝本身的艦體化放大,都是時空摺疊技術的應用。
以前許星辰只能使用現有的空間,只能在限定的規則內作選擇,卻不能改變其底層邏輯和規則。
例如自己的隨身空間只能放艦娘相關事物,艦孃的戰裝空間更是隻能放戰裝,戰裝解放為艦體是自動完成的,只有艦娘能完成而且有一定的前提條件。
以後,如果有需要,在經過修改之後,自己和艦娘們可以在隨身空間放汽車,甚至是房子和常規戰艦。
以後要建造常規戰艦,已經不需要從頭搭建了,可以設計成戰裝生產出來,再直接將其展開城戰艦來使用。
更重要的是,太陽系的平行時空摺疊狀態,也是這種技術的應用。
將一片區域與周圍隔絕開來,然後將其本身自我複製摺疊巢狀,建立一個半獨立的不確定空間。
給這個空間設計好自己想要的運轉原理,包括是否互相影響,影響的邏輯如何等等,進入摺疊空間的規則如何等等。
最後供應足夠的儲備能量,啟動空間的獨立運轉,這種區域性的平行時空世界就完成了。
理論上,可以把整個宇宙都摺疊複製出無數份,但是那需要的能量可能比整個宇宙擁有的還多,所以實際上不可能實現。
更加實際的應用是,在對未來的路線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候,將某個實驗性的星系摺疊複製,設定各自演化的路線。
得到相對正確合理的結果之後,再將正確的結果覆蓋到整個空間,將其固定下來。
或者是給本土母星設定空間摺疊,將正常的母星系放在最深處,在外層架設全空的或者佈滿了武器的空間。
設定進入空間的規則,讓所有未經允許的進入者,都被髮送到那些全空的世界,對於有危險的入侵者,送進武器防禦世界消滅。
如果許星辰提前掌握了這項技術,直接改變太陽系的層疊空間進入規則,就能避免那些晶體飛船進入正常太陽系了。
不過這項技術也有一定的限制,空間摺疊保護和保留正確選擇的能力,都只能向後執行。
也就是要預先設定摺疊空間,然後相應的功能規則才能運作,所以不能改變時空摺疊完成之前已經確定的歷史。
太陽系的歷史能被許星辰改變,是因為先行者們在幾百年甚至幾十萬年前,就把太陽系給極限摺疊了。
許星辰看完相關說明之後,就本能的想到,去改變太陽系的規則,然後給艦娘母星也設定防禦性的摺疊空間。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