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三章 局勢(四千字)

“什麼法子?”李延慶問道。

“宋州每年有四個吏升官的名額,現在已是九月中,到十一月府衙就要將名單遞到吏部去。”

吳觀這幾天也是被府衙那幫書吏氣得不行,本想將今年的兩個名額就此作廢,此時卻是靈機一動。

“二桃殺三士?”李延慶若有所思。

“沒錯,這可是魚躍龍門的機會,由不得他們不上套!”吳觀白淨的臉上浮現絲絲殺氣。

“就怕他們不上套。”這些書吏都是些地頭蛇,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所謂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李延慶覺得他們不會很稀罕九品小官的位置。

更何況這名額就四個,用來拉攏書吏也略顯不夠。

“若是我將未來兩年的名額都許出去呢?”吳觀笑了笑:“這可是官身,是能夠抵罪的!”

這時候官身能夠抵消一層懲處,比如一般的富豪若是將府上的一名僕役毆打致死,是要被判處死刑的,而有官身的人就可以罪低一等,只用充軍即可。

“原來如此,老師的手筆倒是夠大。”三年十二個名額,這倒是有足夠的吸引力了,李延慶覺得這桃子也忒大了點。

吳觀用力拍了拍桌子:“餌料不夠香,魚兒怎會上鉤呢?這事就這麼定了,午後我再去一趟竇判官府上和他商量下,”

“那就祝老師旗開得勝了。”李延慶微笑著說道。

“對了,我今日來其實還想說件事。”吳觀收斂了下情緒:“三郎可還記得陶文舉麼?”

李延慶凝重地點了點頭:“當然記得。”

當初陶文舉在宋城的所作所為,給初至這個時代的李延慶很大的震撼,讓李延慶感覺到這五代的末期,雖已有和平的曙光,但仍處於亂世之中。

“陶文舉近日去了鄧州徵稅,結果這鄧州的節度使學了三郎你的法子,也給治下的百姓發放貸款。”

談及此事吳觀頗為開心,對於陶文舉這等酷吏,吳觀自是極為痛恨。

如今李延慶的法子已經傳播了出去,若是天下的節度使都能有樣學樣,那麼天下也就沒有了陶文舉這等酷吏的容身之所。

李延慶聞言心中亦是欣喜,不過李延慶並不盲目樂觀:“這確實是好事,可就怕一些節度使打著惠民的幌子,暗地裡卻是在發放高利貸。”

因為郭榮透過了宋州府衙遞上的貸款方案,自然也難以拒絕河南其他節鎮的同樣請求。

同樣的政策,由不同的人來施行,其效果可是會大不相同的。

李延慶之所以提出分期貸款的方案,是看在宋州有吳觀、有竇侃這樣心向百姓的官員主事,可在別的州情況並不一定會一樣。

此時的藩鎮雖然權力大減,但中央的旨意要貫徹到地方依舊極其困難。

李延慶和吳觀夥同了竇判官和趙推官,在竹奉璘一事上,輕而易舉就欺君成功,瞞下了事情的真相,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離開封僅二百里的宋州尚且如此輕鬆,那些偏遠點的節鎮可謂是真正的天高皇帝遠了。

此時朝廷除了靠著軍事優勢能收上些賦稅外,在其他的方面是極難監管的。

吳觀聞言也冷靜了下來,面帶憂色:“是啊,就怕那些節度使別有用心。”

“所以我覺得還是削藩更好,要是天下藩鎮皆除,朝廷的政令在地方能夠一以貫之,對百姓總是有好處的。”李延慶不失時機地說出了自己對削藩的看法。

依照對歷史的瞭解,李延慶知道北宋建立後,透過雙重手段來監管地方,由文臣所擔任的轉運使,和由內侍武官所擔任的走馬承受。

依靠這內外朝的雙重監管,北宋朝廷才牢牢掌控了地方。

而現在這些監察機構都還未存在,此時的郭榮要想了解地方的實情,竟然只能透過與回京述職的官員奏對來實現。

只要宋州府衙的三位主官達成共識,郭榮就只能得到虛假的資訊,竹奉璘劫掠的船隻搖身一變,就成了一般行商的船隻。

李延慶接著說道:“只要朝廷能夠建立完善的地方監察衙門,就能避免地方上的官員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