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五章 天意

此時,一名身著青色官服的年輕男子從學齋中走了出來,正是律學正劉炤zhao。

劉炤對著尹季通拱手道:“尹博士,几案和草蓆皆已運來,正堆放在門口。”

律學內僅有兩名官員。

統管律學館,以及負責教授學生律令的律學博士尹季通;負責律學內各項雜事,以及監管學生日常行為的律學正劉炤。

其中律學正位在律學博士之下,受律學博士管轄。

尹季通聞言轉過身,對著三名新生道:“你們三人今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將學齋內的草蓆和几案鋪好,限時半個時辰。

同時你們三人要先選一個負責者出來,一會若是出了岔子,為師只會追究負責者的責任,而作為獎賞,負責者今後便是律學錄。”

說罷尹季通就帶著劉炤離去,只剩三名新生留在原地。

律學錄負責監督學生的日常功課,還有權替學正管理學生,說白了就是後世的班長。

太學館因為學生眾多,所以太學中的學錄通常由官員充任。

而像律學館這樣學生稀少的學館,通常都是由律學博士指派一名學生擔任學錄。

之前在與呂端的閒聊中,李延慶已經知曉了律學錄這一職位的特殊性。

律學錄這一職不但是律學館的班長,還可從朝廷手中領取每月兩貫的津貼,同時在國子監內還有不少隱形的特權。

李延慶還聽聞尹季通此人平日甚忙,除了日常的講課外,一般不管律學內的事務。

所以律學館內學正和學錄的權力,比起太學館的要大不少。

雖然,這律學館內的正經學生目前就李延慶、趙匡義和司徒毓三人。

若是算上在律學館內掛名的學生,整個館內其實也有學生十八名。

除去李延慶等三名新生外,其他的十五人,其實都是過去幾年間在律學內就讀的學生。

他們都未能透過明法科的考試,但為了享受國子試這一特權,願意繼續交學費掛靠在律學館內,但平日裡並不會來上課,只是在每年的十月來國子監裡參加國子試。

因為律學需要博士講授的知識實在是太少了,大部分律令都只需要學生死記硬背,一年不到即可教完。

雖說只能管兩個人,但對於律學錄這一職位,李延慶卻是志在必得,自己不當,難道要讓趙匡義這廝來管自己嗎?

更何況每月還有兩貫的“鉅款”可以拿,怎麼說也抵得上一名烏衣衛一月的薪俸了,不拿白不拿。

見兩名老師離去,李延慶微笑著望向自己右手邊的兩名同學:“要不就由我來當這個負責者吧,出了事我擔責。”

站在最右邊的趙匡義聞言,當即爭鋒相對:“還是我來當好了,對於學錄一職我還挺感興趣的。”

夾在中間的司徒毓左望望右看看,兩邊都是自己得罪不起的人。

雖然兩貫錢對囊中羞澀的司徒毓誘惑力很大,但他還是後退了一步,支支吾吾地說道:“我,我不想當,也沒有這個能力,兩位自行決定吧。”

李延慶向前一步:“長者先,幼者後,趙三郎你差我半歲,此事禮應由我這位長者來負責。”

想以禮壓人?趙匡義聞言卻是冷然一笑:“李三郎此言大謬,學無長幼,達者為先,我學識長於你,理應由我負責。”

“難不成我們兩人還要在此處分個學識高低嗎?”李延慶指了指前方的學齋:“尹博士可是吩咐我們半個時辰內完工,學識的高低我們可以日後再分,先解決了眼前事為妥。”

“那李衙內可有萬全之策?”退後一步的司徒毓有些急了,他可不想入學第一日就在博士面前丟臉。

趙匡義並非不明事理之人,可他不想將學錄一職拱手相讓,便道:“李三郎不妨說個公平省時的法子出來。”

李延慶莞爾一笑,轉過身:“我剛才靈機一動,確實想出個好法子。”

司徒毓連忙問道:“什麼法子?”

李延慶從腰間的褡褳中取出一枚銅錢,左手捏著銅錢伸到兩人的面前:“擲銅錢。”

這是一枚足額的周元通寶,正面是工整的“周元通寶”四字隸書,背面則有一輪小小的彎月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