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四章 李延慶的迷弟

李延慶下馬找了個面善的年輕男子一問,才曉得,原來是朝廷新政的原因。

郭榮兩日前下詔,凡是官階達到京官的文官,皆可舉薦一人為“令錄”,即便是姻親近族,也是無妨,不過若是被舉薦者為官無能或者貪贓枉法,舉主要承擔嚴重的連帶責任。

所謂令錄,指的便是縣令和錄事參軍,都是從八品的地方選官,錄事參軍的主要職權是管理一州的賬簿和公文。

這事情李延慶也有所耳聞,聽說是朝廷最近新設了不少縣,而且許多州的文官有空缺,而科舉每年提供的人才又很有限,故而才出臺了這麼條新政。

不過因為這條新政與出身武官家李延慶無關,他就並未過多關注。

直到今日李延慶才曉得,這條詔令已為周朝新增了近兩百名低層文官。

而正月十八是官告院上元節後首次辦公,這些新官員便一窩蜂地聚到官告院來取告身,造成了官告院大門的擁堵。

李延慶既不想插隊,也不想排隊苦等,便打算回家,改日再來取告身。

正當李延慶一腳踏上馬鐙時,身後傳來一聲略顯尖銳的男性嗓音:“你是李三衙內麼?”

李延慶聞聲扭頭,眼前卻是一名不認識,但又有些熟悉的年輕男子。

年輕男子身著綠色官袍,兩頰有些凹陷,頜下無須,書卷氣十足。

李延慶轉過身,上下打量了兩眼年輕男子,拱手道:“敢問這位兄臺是?”

年輕男子慌忙回禮道:“在下陶爽,曾隨叔父一道去過宋城,有幸見過衙內一面。”

陶爽?李延慶想了想,這才想起來,這不是陶文舉那酷吏的侄子麼?

李延慶又打量了一眼陶爽,這才注意到了他身上的綠色官袍。

這廝還當官了?想來是陶文舉趁著這次新政,將他侄子舉薦上去了吧?估計過些年又是一介酷吏!李延慶對陶文舉這酷吏一點好感都無,恨屋及烏,連帶著對陶爽也沒有丁點好感。

“原來是你。”李延慶臉上掛起公式化的微笑:“恭喜你為官。”

“在下對衙內提出的借貸與民之法十分推崇,深知此法挽救了眾多河南百姓,在下一直想當面感謝衙內,卻直到今日才得見,還請衙內受在下一拜。”說罷,陶爽彎腰就拜。

陶爽深知叔父陶文舉的秉性,很清楚若無借貸與民之法,河南不少百姓都將慘遭叔叔的毒手。

作為一名儒家學子,陶爽對挽救了眾多百姓性命的“借貸與民”之法是無比的推崇。

陶爽還聽信了叔父陶文舉的分析,認為這借貸與民之法極有可能就是李延慶的手筆。

而且陶爽是陶文舉在宋城一系列失敗的親歷者,他很清楚眼前這位衙內足智多謀且心憂百姓,故而對李延慶十分崇拜。

李延慶下意識地扶起陶爽,心中卻產生了疑惑:這陶爽怎麼回事?他如何知道是我提出的借貸與民?難道他和陶文舉不是一類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