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守禮回頭看了王爽一眼:“你是說?天下一統在即?”
王爽打了個哈哈,含混道:“這誰能清楚,或許五年或許十年,又或許二十年,天下終歸要一統,而聖上年富力強,這偉業當然要由聖上來完成。”
其實,王爽就是想說點好話安撫情緒低落的柴守禮。
所謂天下大勢已明的說法,王爽全然是在胡扯。
如今淮南戰事焦灼,周朝南北俱有勢均力敵的強敵,不但連統一天下的影子都看不到,而且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所以王爽才費盡心思地聚斂土地,他認為唯有置辦田產方能使家族長興。
柴守禮略一思忖,就聽出了王爽的敷衍之意,冷哼道:“淮南戰事都還沒結果,此時妄談天下一統,實在為時尚早。”
說來奇怪,柴守禮本是為韓倫之事造訪王府,結果卻與王爽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天下大勢以及淮南戰事上去了。
但仔細想來,又不奇怪。
兩人俱是當朝勳貴,身家富貴全繫於周朝安危,自然對當朝局勢頗為敏感。
韓倫這事情,終究還是小事。
王爽輕哼一聲,不屑道:“偽唐軍隊如何能是我大周強軍的對手?更何況有李使相坐鎮淮南,今年之內,我們必然能收到偽唐潰敗的捷報。”
李重進因伐唐而重掌軍權,也是王爽決意要促成韓倫頂罪的一大理由。
韓令坤與李繼勳,是李重進徹底掌控侍衛親軍的最大阻力。
李重進為使侍衛親軍如臂指使,勢必要將這兩人逐出侍衛親軍。
王爽以為,日後天下大一統的系列戰爭,李重進必然是主要將領。
屆時,李重進統領侍衛親軍,攜天下一統之大功,未嘗不能問鼎帝座。
王爽自認為可以透過扳倒韓倫,向李重進示好,使王家在朝代更替後得以繼續享受榮華。
“李重進?你以為他能戰勝偽唐援軍?依我看,難。”
柴守禮的看法卻與王爽截然相反。
因為兒子郭榮對李重進的盯防,柴守禮向來是不看好李重進的。
王爽堅持己見,辯駁道:“李使相算是禁軍中最為善戰者,若是他都不能擊敗偽唐,又有誰能?”
柴守禮眉毛豎起:“哼,那咱們看著就好了。”
......
淮南壽州。
原本將壽州城團團圍困的八萬周軍精銳,已在李重進的指揮下分批撤退。
一半周軍向西撤過淮河進行修整,另一半周軍則撤到了紫金山北邊山腳下,繼續對南唐治下的壽州城虎視眈眈。
而南唐方面支援壽州的五萬援軍,則進駐紫金山,背靠壽州城,佈下十三個大營,居高臨下與周軍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