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爹,孩兒負責清掃戰場,俘虜了百餘名唐軍士兵,既然郭廷謂已投降,那這些俘虜應當早日交還給他。”
李延慶的提議,得到了李重進的許可。
在夜幕徹底降下之前,李延慶來到了安置俘虜的濠州南甕城,準備將這百餘名俘虜交還給城內唐軍。
視線掃過一幫瑟瑟發抖的俘虜,李延慶注意到眼前一個另類的存在。
俘虜們不存在缺胳膊少腿的情況,即便是在戰場上發現這樣的俘虜存活,周軍士兵也會給上一刀。
通常來說,有幸沒成為戰功的俘虜都會發配到各個礦場去挖礦,缺胳膊少腿可幹不了重活,在這亂世的價值甚至還不如一頭羊。
但在俘虜之中,有一個俘虜頭上頂著一個碩大的血紅色肉包,這吸引了李延慶的注意力。
李延慶對隨行的錢長生道:“你瞧瞧,那個士兵的頭頂是不是有個大包?去看看什麼情況。”
錢長生本是宋州州軍中一節級,去年護送過李延慶赴任滁州。
此番李重進組建鄆州牙軍,錢長生感恩李重進的提攜之恩,自願加入牙軍,並隨李重進再度南下。
李延慶很欣賞錢長生的朝氣,成為衙內指揮使後,便將他安排在了自己身側。
很快,錢長生就返回覆命:“稟告衙內,那俘虜名叫常夢圭,是唐軍的一個都頭,他被我軍鈍器擊中頭盔,在戰場上昏了過去,頭上的大包應該就是鈍器所傷。”
李延慶聽了彙報,又瞟了一眼那個顯眼的拳頭大小的肉包,吩咐錢長生道:“這常夢圭還真是命大,你等會派人用藥敷一敷,包紮一下,一起送回城裡去,交接的時候,你再問問濠州城裡是否缺藥材,這一場仗打下來,傷者恐怕不少。”
雖然周軍與城內守軍並未發生登城白刃戰,但一個上午的炮車轟炸,城中定然傷亡不小。
與此同時,濠州城內,郭廷謂跪倒在周朝使者王著面前,恭恭敬敬地聽王著宣讀郭榮的旨意。
郭廷謂的投降,不可謂不突然。
但郭廷謂早在心中下過決斷,一旦周軍今日能夠攻破羊馬牆,那他就會向周軍投降。
至於那個只投降不獻城的離譜條件,還是濠州錄事參軍李延鄒提出來的。
郭廷謂雖然覺得這條件太過離譜,不管怎樣看郭榮都不可能接受。
但一想到還有機會挽救自己的親屬,郭廷謂還是接受了李延鄒的提議。
不試一試,怎麼知道沒可能呢?
就算郭榮真拒絕了,那自己還可以再改的嘛。
投降的條件,總是要經歷過多輪談判,郭榮應該也能理解。
抱著僥倖的心思,郭廷謂向城外的周軍送去了一份別開生面的降書。
結果,郭榮竟然全盤接受了郭廷謂的提議。
這完全超出了郭廷謂的預料。
哪怕王著帶著郭榮的親筆詔書進到了城內,郭廷謂依然覺得如處夢中。
這也太不真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