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因患上風寒罷官以來,李谷已經在家賦閒一年半有餘。
對於周朝而言,李谷不說是勞苦功高,也稱得上是鞠躬盡瘁了。
先帝郭威剛剛建立周朝的時候,李谷就已是宰相。
當時的李谷還兼任三司使一職,在任上他改革了一系列不合理的納稅、服役制度,為周朝積累下了海量的軍械糧秣。
郭榮登基以來四年三徵,耗費甚巨,若非李谷早年的財政改革,周朝的財政已然破產。
除了在財政方面的巨大貢獻外,李谷還經常隨軍出征,為前線大軍籌措糧秣。
顯得元年郭榮親征北漢,就帶了李谷隨行。
當時契丹鐵騎兇猛,李谷一度被契丹騎兵堵在山谷裡,幸而周軍戰勝,李谷才得以逃出生天。
剛剛逃出生天的李谷立刻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為包圍太原城的五萬周軍籌集糧草,保障了攻城戰的順利進行。
待到顯德三年淮南之戰,李谷乾脆擔任了第一次南征的統帥,他一路率領大軍搭橋鋪路,又從沿途州縣不斷籌集糧秣,為郭榮親帥十萬大軍南下鋪平了道路。
也正是在淮南,李谷不幸染上了風寒,雙腿一度失去知覺,連下床都十分艱難,再加上當時周軍在淮南吃了敗仗,他不得已辭去了領兵之職以及次相之位。
郭榮當時親自出面挽留李谷,但見李谷病情嚴重,還是同意了李谷的辭官。
不過當李谷提出要去洛陽養病時,郭榮卻拒絕了李谷的請求。
最後,李谷保留了宰相的頭銜留在開封,並被郭榮授予了“顧問”一職,有資格乘坐肩輿入宮面聖。
李谷當時很是感動,以為自己病好之後就能重歸政事堂。
可事情的發展卻與李谷的構想背道而馳。
在李谷辭官幾個月後,郭榮撤去了魏仁浦的正任樞密使,轉而將魏仁浦調到政事堂,正式頂替了李谷的次相一職。
而後王樸走馬上任,出任正任樞密使,替郭榮徹底掌控了樞密院。
在這一次職位變動中,次相之位成了“關押”魏仁浦的“牢籠”,李谷也因此再也無法迴歸政事堂。
到如今,李谷所患風寒早已痊癒,他卻依然還是個掛著次相頭銜的顧問,壓根看不到重返政事堂的可能。
李谷雖然在朝中官員裡年齡偏大,但今年也不過才五十五歲,遠未到告老還鄉的年紀,他當然希望能夠繼續在宰相的位置上發光發熱。
而且李谷也不止一次向郭榮提出要重返官場,但郭榮一直置若罔聞。
因為朝中實在是沒位置了。
李谷這樣的重量級選手若要重歸朝堂,郭榮是沒法給他安排一般官職的,那隻會顯得朝廷不講情義,虧待昔日功臣。
可政事堂裡的宰執之位就三個,範質的首相雷打不動,次相是用來困住魏仁浦的枷鎖,三相王溥歷來低調清白。
這三位宰相的位置目前都不好動,郭榮自然也就沒法讓李谷重返朝堂。
唯有掛著宰相頭銜的顧問一職,是目前最適合李谷的職位。
地位崇高、毫無實權,最符合當前朝中的局勢,也最符合李谷這位失勢功臣。
這樣的待遇,李谷心中如何不會生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