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部族番兵甚至包圍了延州州城,揚言要割了李彥頵的頭餵狗。
幸好有周邊節鎮出兵救援,不然李彥頵真的就只能提頭來見郭榮了。
這事情搞得西北地區一時間雞飛狗跳,彈劾李彥頵的奏章也如雪片般飛往開封。
當個官能將朝堂與江湖的人得罪個遍,落得個人厭狗嫌的下場,李彥頵這本事那確實是獨一份。
可即便天下人都放棄了李彥頵,郭榮也沒有放棄他,就因為郭榮年輕時曾跟著他經商。
雖然到處被彈劾四處遭人嫌棄,可李彥頵依然官運通亨,從相州到延州到西京再到泗州、滄州,他五年間換了五個地方當官,官職也一路從刺史升為了節度留後。
郭榮的念舊可見一斑。
滄州作為邊防重鎮中的重鎮,本來是鐵打的節度州,但由於郭榮要安排李彥頵,才讓他以節度留後的差遣執掌滄州。
這算是開了先河,也讓李延慶與吳廷祚盯上了這個空子。
可現在郭榮賓天了,魏仁浦直接就將李彥頵執掌滄州一事定性為意外,要來一個撥亂反正。
說實話,就李彥頵乾的那些破事,吳廷祚還真不好反駁。
於是這議題就只能暫且擱置了。
不擱置還能咋辦?在樞密院裡打一架決定勝負嗎?
政治就是充滿妥協的遊戲。
......
夜晚,吳府。
吳廷祚坐在主位上,右手扶著額頭,略帶疲倦地說道:“範質這個老滑頭,非要我與魏仁浦這廝捉對廝殺,現在王溥已經幫不上我們了,要想將令伯父扶上滄州節度留後的位置,就得向魏仁浦做出一定的讓步。”
“那我們手中有足夠吸引魏仁浦的籌碼嗎?”李延慶坐在客位上,身側是放著茶碗與小點心的茶几。
吳廷祚揉了揉眉心,強打精神:“恐怕沒有,調鎮已經結束,趙匡胤手頭的棋子也都佈置完畢了。”
上一輪調鎮主要針對的是節度使,像李重興這樣的刺史顯然是不在調鎮範圍內的。
說實話,李家能呼叫的棋子真心比不上趙家。
靠著郭榮的扶持,趙匡胤那幫結義兄弟個個憑虛御空般原地起飛,韓令坤、李繼勳、石守信這幫人全都當上了節度使,其餘沒當上節度使的也在禁軍中佔據要職。
而李重進的兩個兄弟卻在郭榮的壓制下原地踏步。
所以說,人的命運真的不止看個人的奮鬥,歷史的程序有時候甚至更為重要。
在歷史上,李重進最後輸給了趙匡胤,一切的根源或許就在於郭榮。
不過李延慶並不怕所謂的歷史,他就是最大的變數。
要不是李延慶努力與範質、王溥構築關係,李重進可能早就在調鎮中被放逐到邊疆去了。
“既然滄州這一步棋暫時走不通,那就先等趙匡胤出招,他應該也想著領兵出城再兵變,我們拿下守城之位,等他上鉤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