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禹這樣想著,便帶著幾名親信,來到了昔年四嶽的封地。
此時,四嶽早已經老死了,他們的孫子羲孫,正在田地之間耕種勞作,為五穀澆水,撒種,鬆土,除草。
田間之中,羲孫見到夏禹來臨,臉色頓時變得恭敬無比,忙上前恭敬
“草民羲孫,見過夏禹陛下,陛下萬年。”
夏禹隨意擺擺手,看著正在耕種,粗布麻衣的羲孫,不由得開口,開口之時,並沒有問九州之事。
而是先詢問起一些複雜深奧的問題,非有大智慧不能解答的難題。
羲孫身為四嶽之孫,得到了四嶽的真傳,一身智慧,自然是無比驚人,因此對答如流。
當看到羲孫對答如流,沒有一絲停滯的時候。
夏禹臉上,這露出了淡淡的喜色,這羲孫,不愧是四嶽的子孫,當真身俱大才,若不入國都為官,豈不是可惜?
心中想著,夏禹臉上的喜意,越發的濃郁,而後,才對羲孫,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昔年,天皇太初大人,參悟天地,演練八卦,飛昇而去,地皇神農大人,尋得五穀,解決了人民的飢餓問題,飛昇而去,軒轅大人,統一了各部族,也飛昇而去。”
“如今,吾收攏人民,定下九州,於陽城之地立下夏國,分置文武百官,人族氣運越發的興隆,可為何,卻遲遲無法讓九州氣運穩定,功德圓滿?”
夏禹說出了心中的疑惑,頓時間,只感覺心中吐出了一口鬱氣,連心情,都是好了不少。
那羲孫聽過之後,沉吟幾息,而後眼中心中,緩緩明悟,接著胸有成竹的對夏禹說。
“夏禹陛下,統御人族大地,立國為下,劃分九州,雍州,冀州,青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豫州之地,天下大定,可在草民看來,九州雖定下,可時日尚短,氣運,又怎能安定?”
“那該怎麼辦呢?”
夏禹再次開口,向羲孫問道。
“鼎者,國之重器也,承天命所在,至高無上,為國都根本,羲孫以為,夏禹陛下,可親鑄九鼎,以安定九州,使人族氣運安定,更加興盛,屆時,夏禹陛下,定可入其他先皇一般,白日飛昇。”
羲孫的話,讓夏禹陷入了沉思之中,鑄造九鼎,以鎮天下氣運,此法.....的確是不錯啊。
越想,夏禹心中的喜意,便越來越濃郁。
若是如羲孫所說,此番,鑄造九鼎,何愁九州不定?何愁氣運不興?
想到這裡,夏禹多年來心中積攢的一口鬱氣盡散,整個人也變得神清氣爽來,當即看著羲孫,大笑道。
“羲孫聽封。”
羲孫連忙跪倒在地。
“羲孫,天資聰慧,思維過人,學識淵博,賞幣十萬,入陽城為博士,年歲萬幣。”
“草民羲孫,拜謝夏禹陛下。”
羲孫頓時大喜,自從先祖四嶽亡故之後,家中便是變得悽苦了起來。
如今,自己得夏禹陛下厚賞,四岳家族,又可興盛百年矣。
接下來,夏禹又是好好勉勵了幾句羲孫,便是與親信,回到了國都陽城。
回到陽城的第一日,夏禹便是下令,收九牧之金,鑄造九鼎,並派了國都大臣施黯督造。
施黯對夏禹十分忠心,收到命令之後,便是即刻動身,前往九州之地,開始收取金屬,準備鑄造九州鼎。
時間一晃,便又是一載光陰過去,這一日,一處荒郊野外,施黯看著火爐之中熊熊燃燒的烈焰,以及不斷融化的金屬,施黯心中,無比喜悅。
“哈哈,歷時一載還多的時日,九州鼎,終於快要鑄造完成了,皆是,陛下一定也會很高興吧。”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火爐之中的烈焰,也是越來越洶湧,近乎要衝天而起,焚燒天穹。
終於,緩緩的,火爐之中,九州鼎緩緩形成了,九鼎形成的那一剎那天地之間,陡然有無邊異象升騰而起。
無窮無盡的燦爛霞光,直衝天闕,在無盡虛空之中,幻化出九州萬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