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6章 一路西行3800公里!

三個小時後,運送精衛無人戰機的軍列再次開動。

這回就是一路向西了,等待他們的是將近3800公里的西行之路。

軍列西行跨越黃河後,翻越海拔三千米的烏鞘嶺,進入祁連山北麓的河西走廊。

經武威、張掖後,在酒泉停車休息三小時,繼續西行越過長城最西端的嘉峪關,過馬鬃山南麓的玉門、疏勒河,西跨紅柳河進入西疆省。

經尾亞後,沿天山南麓過哈密、善善、吐魯番,在達坂城穿過天山。

7月18日晚間,軍列到達了西疆省省會烏市。

這個時候鍾成他們的行程剛剛過半。

鐵路沿線既有水草豐美的河西走廊,又有寸草不生的戈壁沙灘。

既有新興的工業城市,又有璀璨文化的古城。

既有瓜果飄香的原野,又有海市蜃樓的幻景。

大自然的美景與人文歷史的奇觀讓鍾成大飽眼福,就連一路上纏著鍾成討論科研問題的楊希也經常忘記了話題。

在烏市,軍列裝上了兩百多名軍人又繼續西行。

這批軍人是專門從軍隊中挑選出來的精衛無人戰機操控員,平均年齡只有21歲,是一支非常年輕的隊伍,朝氣蓬勃。

軍列的終點站是喀什。

烏市到喀什,還有近兩天的路程。

軍列離開烏市不久,城市村莊越來越少,綠色越來越少,戈壁灘、雪山開始出現,並越來越多。

這段鐵路主要部分就是沿著華夏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側向西行駛。

那是一望無垠的茫茫沙海,酷熱乾旱的生存環境,生命的禁區。

浩瀚的大沙漠令人畏懼,但同時也有著難以抗拒的魅力。

塔克拉瑪干的嚴酷,也許也正是它的吸引力所在。

蒼穹之下,無邊無盡的沙漠延伸向遠方,遠遠的與天際相接,有種動人心魄的美麗。

鍾成和楊希談起了把青藏高原的水引入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設想,兩人探討了一下,覺得目前實現的可能還是比較小。

關於從青藏高原向外調水的設想,基本上都是從水能蘊含量很大的雅魯藏布江出發的。

其中,引藏入疆是多年來民間和科學界都持續討論的焦點。

畢竟乾旱缺水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距離雅魯藏布江相對很近,中間只隔著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雖然直線引水是理論上最為經濟的方式。

但是,如果從雅魯藏布江水能最為集中的大峽谷處引水,以直線形式抵達西疆省南部,那麼在2000公里左右的線路上,將穿越上千座山體。

而且必須鑿穿的山體長度少說也有1000公里,開採難度和成本暫且不說,在崇山峻嶺、地形起伏複雜、人煙稀少、沒有道路的情況下,如何運輸挖掘裝置、如何運輸土石都是大問題。

但楊希卻提出了新的思路,塔克拉瑪干沙漠由於是大陸性氣候條件,所以這裡的降水量非常小,反而由於氣溫高,水分的蒸發量又特別大。

塔克拉瑪干沙漠所在的塔里木盆地並不缺水,從四周環繞的天山、崑崙山、祁連山都有大量的雪水流入,只是在地面上留不住水而已。

所以解決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關鍵還是改變這裡的氣候條件,減少蒸發量,這裡自然就會變成土壤肥沃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