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貞感覺用息壤建材建造的大樓有點“輕飄飄”的。
“呵呵,雖然還沒有投入實用,但我已經在太虛實驗系統中進行了模擬,比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大樓堅固的多。”
“而且在抗地震、防火災方面都有著絕對的優勢!”
鍾成點點頭,這種材料非常適合於在太空環境甚至是月球、火星上修建工廠、房屋。
這些環境對保溫、密封和強度的要求特別高。
現有的空間站都不僅僅只有一層鋁合金外殼,外面還包著多層的防熱複合材料和惠普爾盾“裝甲”,所謂的裝甲並非真裝甲,就是兩層薄皮之間夾著凱夫拉縴維。
造價又貴又複雜,安全性還不是特別靠譜。
最近這些年,載人空間站上出現有人偷偷打孔造成漏氣,或者因為不斷地對接撞擊造成金屬疲勞,而讓空間站的外殼出現裂紋導致嚴重漏氣的現象經常被報道。
鍾成早就有所想法了,結果鄧林提前解決了這個問題。
“柱子,息壤建材你們是怎麼安排後續生產的?”
鍾成很奇怪,並沒有在邵衛民的計劃中看到息壤建材的彙報。
劉玉柱回道:“應該是下一期計劃了,不過很簡單,只要鄧林的研發定型後,就在息壤線材生產工廠生產就行了,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生產工廠已經投產了。”
鍾成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他看向葉文浩,問道:
“大哥,木禾是怎麼回事,我想一定是你們搞出來的吧!”
葉文浩點點頭,興奮地說道:“木禾這個名字大家一定聽說過,這是在古代神話《鏡花緣》中出現的一種高產農作物。”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長篇。
中講述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遊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
唐敖等人在海外發現了一株大樹,長有五丈,大有五圍。
上面並無枝節,惟有無數稻須,如禾穗一般,每穗一個,約長丈餘。
結出的米粒有三寸寬,五寸長,這就是木禾。
三寸合現在的十厘米左右,五寸為十六厘米左右,一粒米竟然像一本辭典那麼大了,若煮成飯,就得一尺長了。
看起來很像天方夜譚,不過傳說中的巨型稻穀木禾在漢代張衡的《思玄賦》就有記載:
“發昔夢於木禾兮,谷崑崙之高岡。”
葉文浩說道:“這是我爸從殷商古墓上得到的珍貴種子,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木禾不重要了,只是長出來的形狀像木禾。”
“我們原來一直在平原肥沃的土壤中種植,根本栽不活,不曾想到了這片沙漠鹽漬地,這些種子居然發芽了。”
“而且長勢非常好,一年就可以長出五米多高,並結出禾穗,一株能結出四五百粒,一粒平均有一斤左右,這產量是高得嚇人。”
楊淑貞關心地問道:“能吃嗎?好不好吃?”
葉文浩得意地笑道:“當然能吃了,而且煮出飯來,吃過後滿口清香,比最好的大米都好吃得多。”
“可惜當時只種活了一株。結出的木禾還要留作試驗,不然今天就可以讓你們嚐嚐!”
聽了鄧林和葉文浩的介紹,鍾成心中有數了。
有了息壤建材和能夠在沙漠鹽漬地中種植的木禾,邵衛民的追加投資方案確實是可行的。
但是,自己難道就這樣跑回北山去,對鄧總說沒問題嗎?
邵衛民的計劃難道真得是無懈可擊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