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七十一章:發展規劃。

如是又過月餘,在秦諍不惜糧米,天天魚羹高湯的滋養下,將這萬餘“精壯”,往日的虧虛,堪堪調養了回來,大致恢復了健康。

同時使其習慣了佇列,軍鼓旗幟號令。雖然連後世中學生做課間操的程度,都達不到。但想想這些兵,都是流民出身。短短兩個月,就能將其訓練到這個程度,有了幾分軍人的氣質。

秦諍自己也頗為滿意了!

沒過兩天,陳老謀、卜天志,攜著孫紙匠一起來求見,原來經過一月時間的實驗摸索之後,他們卻是把秦諍只是給出一個概念的紙甲,給倒騰出來了。

秦諍接過一看,這紙甲由多層粗麻紙重疊錘緊,再包上粗布,裁剪縫合而成。

總之,造型簡單。只論款式,就有點像後世麻袋做的背心一樣,在麻袋底部和兩角各開上一個洞,讓腦袋和胳膊穿得過去,套得上身就行了。

重量約在二十斤左右。倒是比鐵甲輕了幾倍都不止。可以大幅降低兵士的體力消耗。

“重量還湊合。”

秦諍總覺得與印象中的紙甲相去甚遠,不應該這麼簡單才是。

就問道:“你們試過沒有?防禦力如何?”

見社長似乎不甚滿意。陳老謀就恭謹的回道:“百步之外,三石軟弓難以射透。對於長矛輾刺之類,也有較好的防禦效果。”

卜天志續道:“不足之處就在於,對大刀劈砍之類,效果就要差些了。不過也能減弱部分傷害。再一個就是防不了火攻。”

秦諍想起前世看三國演義,其中好像有個橋段,就是孟獲還是誰,好像有個藤甲兵,貌似取質地堅韌的藤條,侵以桐油風乾,編織成甲。

此藤甲可防弓箭,刀砍槍刺。所以這藤甲兵也是煞為厲害,很是給蜀軍制造了些麻煩。最後被諸葛亮設計,引進埋伏圈,一把火燒了個全軍覆沒。

所以鐵甲之外的甲冑,好像都怕火。不,鐵甲也怕!

話說古代征戰,最絕的三招,斷糧道之外,就是水淹火燒了。遇到這三招,不光是藤甲紙甲抵不住,鐵甲也不頂事,套著笨重的鐵甲,跑都跑不快,可能比穿藤甲紙甲的,還要死得更快一些。

所以紙甲防不住火,完全不是什麼大問題,注意點,別中了人家的火攻之計,不就得了麼?

秦諍關鍵是不滿意這款紙甲的樣式,太過簡陋,那怕你按個袖子也好,看起來也要稍微順眼些不是?

再一個,就是對刀槍弓箭的防禦不足的問題了。

總之,遠沒有達到秦諍心裡的最低預期值,於是就挑了一大堆刺之後,打了回去,讓陳老謀三人重做。

過了幾天,陳老謀又送過來一款,這款是以粗布竹片為骨,以紙撮繩,然後編織而成,總算有點秦諍印象中紙甲的感覺了。但樣式是好看些了,防禦力卻是還不如先前那一款。

秦諍又將之打了回去,再過幾天,陳老謀又送來一款綜合兩者之長的,總算達到了他心中最低的預期。將之定為基礎款,然後安排陳老謀擴大生產以及繼續研究改進。

話說紙甲這東西,工序和工期本就比鐵甲簡單得多,加上秦諍又把後世的先進生產經驗,分批組裝,流水線作業這一套,傳授給了陳老謀。

話說秦諍手下別的不多,就是人多。先前收留批老幼婦孺,以及徵兵時沒收的那些,加在一起就近十萬人。

加上聽聞復興社連老弱婦孺都收之後,餘杭附近州縣的那些活不下去的民眾,都是紛紛攜家帶口的,朝著秦諍這兒不斷擁來。他練兵這兩月時間,就陸陸續續的又來了近十萬流民。

秦諍又擇得萬餘兵。所以現在他手下就是兩萬兵,十八九萬,兵丁的兄弟、家屬之類。

這麼多人,自然不能白養著,秦諍自然是要安排做事的。年輕一點的就幹些打魚熬鹽之類的,老弱婦孺幹不了體力活,燒火做飯,撮繩子,編紙甲之類的,總還是幹得了的。

所以秦諍定下款式之後,也沒用多久,陳老謀的營造部門,就生產出了六七萬套紙甲,每個兵批上三層都有多的。秦諍便暫時叫停。又扔出些竹甲、踩輪戰船之類的概念,讓陳老謀等人折騰。

話說也幸虧秦諍打下了餘杭倉,獲得了百餘萬石,億斤上下的糧食。加上又才從獨孤閥那裡敲來了十船糧食。

再加上這個時代,還沒有像後世那樣打撈過渡,破壞水系生態環境。所以此時打魚,也無需跑遠,把船開到海上,任意一處位置,只要你不把網往礁石上扔,那麼隨便撒上一網,就是大把收穫。

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才使得秦諍暫時還能撐上個一年半載的。但若不想辦法繼續開源的話,等再遠一些的流民,聽到訊息後,也一起源源不斷的擁來——也不是個辦法,只出不進的話,再大的家業也撐不住,遲早得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