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0章 隊裡養豬的活兒,一共三個人,除去阮柔這個小姑娘,另兩人都是村裡的大娘,平素相處得很是不錯。……

第180章 隊裡養豬的活兒,一共三個人,除去阮柔這個小姑娘,另兩人都是村裡的大娘,平素相處得很是不錯。……

隊裡養豬的活兒, 一共三個人,除去阮柔這個小姑娘,另兩人都是村裡的大娘, 平素相處得很是不錯。

聽說她不幹了,又是詫異又是惋惜,免不得有些小心思。

“恬恬,你這一下子說不幹了, 一時半會兒找得到人嗎?”蔡大娘暗戳戳問。

“我爸已經找好人了,就是隊裡王寡婦她閨女。”

聞言,蔡大娘和在一旁偷聽的秦大娘都沒了話聲兒, 倒不是別的, 而是阮柔所所說的王寡婦家實在太可憐了。

王寡婦本名姓羅, 羅玉蘭, 十幾年前隔壁村嫁過來的,當時嫁給了王家的大兒子,安生過了十來年, 結果,前年修水壩, 那王家大兒子癱了,自此只能躺在床上, 幹不得重活,還得一個人伺候著。

後來,也不知什麼緣故,王家老人偷偷把家分了,只給了大兒子家一間老宅子並幾雙鍋碗瓢盆, 糧食更是隻有十斤。

十斤糧食能頂個什麼用。

王家大兒子和王寡婦一共生了三個孩子,最大的閨女當時也不過才八歲, 可以說下面都是要吃的三張口。

村裡人也是後來才知道訊息,說王家大兒子生怕拖累妻子兒女,分家後沒幾天就自己找了一根繩子,吊死了,

人死了,王家這才鬧將出來,村裡人個個唏噓不已。

當時的村長和村支書聞言氣憤不已,直接沖到王家,把王家的家産重新分了。

但即使這樣,也救不回來已經死了的人,之後王寡婦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每天上工都搶著十公分的活去做,就為養活三個孩子。

先前三個孩子年紀還小,只能幹些割豬草這樣的活計,每天最多掙兩三個公分,如今,眼看著人閨女十二歲,勉強能幹重活的年紀,村支書第一個想起她來,要知道,即使阮柔也是十六歲才輪到這份活計呢。

故而,聽聞是她,蔡大娘和李大娘都沒什麼意見,自家再難,也不差這一口飯吃。

阮柔利索收拾了自己的工具,另一邊,王寡婦的大閨女也過來了。

十二歲的小姑娘,眉眼間還帶著稚氣,手腳卻麻利得很,兩人順利交接,又託兩位大娘多照看,阮柔便也放心離開。

如此已是半上午過去,吃過午飯,下午,阮柔在家複習功課,而阮母跑了一天,終於得了一個準信兒。

“咕嚕咕嚕。”大口大口灌下水,阮母喘著氣兒道,“成了。”

接著,她細細介紹其那戶人家來,阮母是隔壁的隔壁遠山村嫁過來的,本姓祝,祝紅梅,她的侄女則叫祝佳敏。

“算下來,是遠方侄女了,見了面,她也得喊我一聲姨的。”阮母眼神頗有些複雜,“不過這孩子命苦,不到十歲家裡就有了後媽,日子過得苦兮兮,好在有一次縣裡,碰見了現在那位,兩人看對眼了。雖說也是當後媽吧,可人有良心,如今在縣裡日子過得好著呢,就是不咋回村,不過不回來也好。”

短時間,又吃了一個大八卦,阮柔不由得對這位沒見過面的表姐感到好奇,阮母說得輕便,可實際,縣裡人家跟村裡姑娘,哪有那麼容易看對眼,顯然,這位也不是個簡單的。

但不管怎麼樣,住宿問題解決,她也可以順利去縣上補習班。

當天,阮父給閨女開了一張介紹信,信中寫的理由是探親,探的當然是那位表姐,否則,去上一個月的補習班,這個理由也不好交代。

至於錢財方面,阮母可謂是大出血,不僅出了十五塊錢,還額外出了足夠兩個人一月份的糧食,一份阮柔自己吃,另一份,則是謝禮,此外,各種票據,能湊的也是湊了兩斤出來,讓她在人家機靈點,時不時買點東西回去。

阮柔一一應下,等到傍晚收拾行李,未免捨不得。

“媽,我這一走,可就一個月回不來了。”

“嗯,你以前上學不也這樣,兩周才回來一次。”阮母倒是看得很開,“不過你去了人家,手腳要勤快,有什麼事順手就做了,別招人嫌。”

“嗯,我知道的。”阮柔應著,不料阮母下一句又變了。

“不過,咱們給了糧食,你也不用太勤快,可別傻乎乎任人使喚,感謝的事自有爸媽來。去了就好好學習,其他事情都不要管,等高考完,要是能考上,你這一輩子就不愁了。”

“嗯嗯嗯。”雖然對阮母矛盾的說法大為震撼,但阮柔還是點頭如搗蒜。

接著,阮母和阮大哥又叮囑了些有的沒的,最後收拾出來一個大包裹來。

阮柔看著都有些發愁,明兒可怎麼去縣上。

“讓你哥送你。”阮父直接使喚上兒子,阮大力接話,“妹兒,明兒我送你去,你不用擔心。”

一時間,阮柔心內暖暖的,為阮家人對自己的疼愛。

村裡人家尤為重男輕女,但阮家卻從不,一路供著原主考上高中,是附近幾個村裡獨一份,後來畢業沒能找到工作,回村務農,受了村裡不少嘲笑,也是阮母勸慰,給籌謀了份養豬的活兒。

先前,原主跟方凱處物件,阮家人雖說心存疑慮,到底沒拆散,手裡還時不時漏些補貼,等到高考訊息出來,不知替原主擔了多少心。

上輩子,原主被方凱欺騙,阮家人始終不曾責怪,只是心疼女兒,費勁心力替女兒重新找了人家,可惜那時的原主鑽進牛角尖走不出來,辜負家人一番好意。

這一次,她說要參加高考,花銷如此之大,阮家所有人更是毫不遲疑,替她找住處、籌備錢糧,一點不吝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