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久華的話,說的很對,眼下來看,吳浩那小子,一定知道他父親是怎麼輸掉那些錢的。
從那小子苦練賭術,說要自己報仇的話,就能聽的出來,那小子肯定知道點什麼。
但是可惜啊,那小子,什麼都不說啊,倔的跟驢似的,真的就非常頭疼啊。
蔣勝梅立馬說:“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得查,從你之前說的那個什麼腥賭來看,那夥人,一定很可惡,把人騙到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地步,這種人,一定要抓住他,這樣吧,還是從吳浩身上下手。”
我頭疼地說:“那小子,軟硬不吃,抓起來打一頓,或許效果會好一點。”
蔣勝梅立馬指著我,生氣地說:“我警告你啊,不準來硬的。”
我翻了白眼,但是沒辦法,蔣勝梅是我的上線,我必須得聽他的。
我立馬說:“給我找到那小子,看他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廖久華立馬說:“早就跟著呢。”
廖久華隨後就打了個電話,聯絡了一下之後,就跟我說:“爺,那小子跑到老磁器口去了。”
我立馬說:“走,過去找他去。”
我說完就上車,跟蔣勝梅一起去老磁器口。
很快車子就到了老磁器口,我下車之後,看著茫茫大雪啊,老磁器口一個人都沒有,連他媽豆漿店都關門了。
我看著這老磁器口啊,心裡就樂了,小時候,這地方不這樣,那時候,這地方可熱鬧了,人山人海的,別提有多熱鬧了,就是下大雪,也有三五成群的人在磁器口轉悠。
這老磁器口在什麼地方呢?
就在四九城的兩廣路,這兩廣路啊,故名思議就是連線廣安門和廣渠門之間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有著著名的三個口,“磁器口”,“珠市口”,“菜市口”這三個口,譜寫了四九城四百年來年的民間傳奇。
四九城大多數傳說,都跟著幾個口有關。
都說“紫氣東來”咱就先從東邊的磁器口說起,不過這裡要是倒退幾百年可不是“紫氣東來”而是“蒜氣襲人”。
因為從元代開始一直到清乾隆時期,這裡因為主營的是大蒜而被稱為“蒜市口”。
直到乾隆時期陸續開業了兩家瓷器店,分別是“景德軒”和“精品閣”,後來生意興隆,又有其他的瓷器店開張,到了清宣統年間才改稱“瓷器口”的。
解放後由於“瓷”和“磁”相通,所以就被命名為“磁器口”大街。
這條街,可就有意思了,沒潘家園的時候,這地方,就是古玩高手鬥法的地方。
從古至今,玩瓷器都是一門熱門的行業,這磁器口那可是景成瓷器最多的地方,每天這裡都上演著有關於瓷器地傳奇與傳說。
昨天誰打眼了,被人坑了,今天誰撿漏了,撈一大物件,後天又怎麼了怎麼了,比比皆是。
我以前跟九爺特別愛來老磁器口喝豆漿吃早點,聽著那些高手吹牛逼,特別的有意思。
其次呢,就是珠市口,這沒什麼好說的,就是賣珠寶的,達官貴人去的地方,每天都是花邊新聞。
還有那菜市口,那可是傳奇,有句話說,在珠市口看人高樓起,在菜市口看人樓塌了,說的就是這兩個地方。
廖久華帶著路,我跟著蔣勝梅跟著,不多會啊,就來到了一個店鋪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