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撤去防禦,這麼大糧草消耗,也撐不住。”
“既然如此,我們不如將糧草送出去,給袁紹可乘之機。”
“面對如此局面,袁紹只有偷和不偷兩種選擇。”
“絕大數人應該會贊成不偷。”
“他們應該會贊成這段時間先試試攻城,試探我們的具體實力,將士多少?戰鬥經驗豐富豐富。”
“如果我們不堪一擊,他們便大舉攻城。”
“如果我實力強悍,他們便這樣持續對戰,卻不出戰。”
“這種局面,我們要麼等著糧草被耗盡,自亂陣腳;要麼我們按捺不住,被動出城進攻,從而被他們剿滅。”
“他們的損耗都會最小。”
“有少數人,立功心切,應該會建議偷。”
“強大之敵,往往敗於內鬥。”
“我們要的就是這種局面。”
“袁紹為了防止此種情況發生,一定會派出部分兵力偷。”
“屆時,我們殲滅這部分敵軍。”
“主張偷的敵軍,必定會備受指責和打壓。”
“這是袁紹那邊歷來的情況。”
“屆時,我們可以再出第三計,讓這部分敵軍反叛。”
“敵消我長。”
“我們再全力一戰。”
“便有勝利之可能。”
衛旌囁嚅了下道:“話雖如此,但是,這也太危險了。一旦失誤,我完全不敢想象後果。”
賈詡看向衛旌,微微一笑道:“其實,一點都不危險。”
“請君入甕而已。”
“這種局面,要是還拿捏不了,那面對敵人正面進攻,我們只能被動挨打,最終徹底戰敗。”
又看向陸翊道:“當然,老臣也沒有絕對把握。”
“吳侯,你自行決斷。”
“如果真失誤,老臣也不承擔責任。”
“畢竟,的確有失誤可能。”
“只能說,戰場上,任何計策,都沒有十足的把握。”
“任何計策,都有失誤可能。”
陸翊頗為無語地看著賈詡。
一句話,他不想擔責,不想失敗後被找責任。
陸翊道:“那就執行吧!出了事,都算在孤的頭上。”
看向衛旌,陸翊道:“全力配合文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