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不是非要整個誰對誰錯,他們日常也京城鬥嘴,這也是他們兄弟間的樂趣。
“這瓜咋賣啊?”兩人轉頭就握手言和,一起出聲問。
大叔笑著又說了一遍,“一文錢一斤,包甜,不騙人。”
老大拍了拍西瓜,“剩的這三個都買了吧?這瓜也不大,咱家人多,一兩個應該不夠分。”他把下人也算在內了。
看著另外兩人也同意,大叔笑容更深了,西瓜可是他們家的一個重要收入呢,這三個賣完他也能收攤回去。
“哎,好好,我這就稱一下瓜。”他麻利的把西瓜放籃子裡,用秤桿勾住稱重。
“這個九斤三兩,這個八斤五兩,最後個剛好十斤。”
說完他就掰著手指頭算,嘴裡唸唸有詞,但是算半天,他也沒算明白,這三個瓜多少錢,三位少爺還在等著,他急的都冒冷汗了。
往常人家都是一個個買的,幾斤就是幾文錢,零頭就當扣掉籃子的重量了。
老二體貼的說道:“我幫你算吧,九斤三兩先按九斤算,八斤五兩就把那個三兩加進去,就成八斤八兩了,九斤加八斤是不是十七斤?”
“對,對。”大叔掰著手指頭數,激動的點點頭,“八兩不用算,當作扣掉籃子的重量。”
“那好,這兩個十七斤加上最後個十斤,總共二十七斤,對吧?”
“對的,少爺算的對。”
老二掏出一串錢,數了二十七個銅板給他,“你數一下看看是不是二十七個。”
只見大叔數十個放一邊,再數了十個放一邊,最後數有七個,樂呵呵的說:“對,讓少爺們見笑了,我們鄉下人沒上過學,就只會數十個數字。”
“沒關係。”他們見過很多隻會數十以內的百姓。
三人一人捧著一個西瓜往回走,邊討論著這事。
“我覺得吧,習字對百姓來說有點難, 但是算數還是很簡單的,把一到一百背下來應該不是難事吧。”
“是啊,一到十會數,到一百也就不難了,就是沒人教,稍微給老百姓念幾遍也就會了。”
“這也是個大難題啊。各個縣的縣令也不是都是能幹實事的,哪裡還會想到每個村的走訪讓人教大家數數。”
“算數在生活中都能用到,對百姓來說也實用多了,一到一百的數數也應該全民推廣才對。”
三兄弟的話語也落進了一旁在馬車裡等候的太子耳中。
他剛好出宮辦事經過這裡,想到附近新開了一家烤鴨店,據說味道還不錯,就命下人去買,自己在車中等候。沒想到能聽到這番話語。
剛剛他們與大漢的對話,他也聽在了耳中。覺得他們三兄弟說的有理。
全民皆識字不可能辦到,百姓溫飽沒解決,每日都要為二餐奔波勞碌,哪有閒錢去讀書識字。
簡單的算數就不一樣了,會數數也能給他們日常生活中帶來便利,就像剛剛的大漢一樣。
要是碰到個奸詐的,少算了幾文錢,對他來說可是大損失,莊戶人家一年都攢不了幾個錢。
太子在車中琢磨著,要是讓百姓們背百以內的數數,可不可行。這個只要口口相傳,不需要筆墨紙硯。
等回到東宮後,他還跟太子妃提了一句那三兄弟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