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田鎮外圍一座山上,谷十三郎指著山下的城鎮,向1連的軍官們做著介紹。
“在鎮子最中央的哪所大宅院,就是石見守的府邸,實際上這麼說不準確,不應該叫石見守,那是本地山民們對以前毛利家統治石見國時候,派到這裡來的大名的叫法。自從豐臣家幾百毛利氏後,就改了規矩和毛利家共管石見國。後來德川家擊敗豐臣家,佔領了這裡,把石見國改成了江戶幕府直轄的領地,不再分給任何大名作為封地,所以總負責人不應該叫守護,而是奉行,銀山奉行。”
“銀山奉行宅邸的左右兩邊大量的院子,就是護衛此地安全的200名武士居所,他們分成幾班,輪流值守,現在實際人數是多少,沒能探查出來,不過200是他們幾班人的總數,這是確定無疑的。”
“鎮子裡面的各種建築物,都是圍繞著石見奉行所和武士居所而建。四周的房屋,住的大多是石見銀山各礦洞負責管理的官員,還有來此地做生意的商人開設的店鋪。這些人手下有一些護衛人員,多則三四人,少則一兩人,共計不到300人。”
“緊鄰著大田鎮,有兩個小村子,警鐘敲響之後兩刻鐘內,兩個村子的300名分發了竹槍的農兵就會趕來。2個時辰內,稍遠一些的村子會集合500名農兵,一起來援。所以這裡總計擁有200名武士、300武裝護衛和800名農兵。”
“如果我們能夠突擊成功,在及時得到大田被襲擊的訊息後,最快的一批援軍大概能夠在三天內趕到。”
解說完成之後,谷十三郎向眾人微一鞠躬,說道“以上,就是我們偵查到的所有情況。”
趙慶宇把情報仔細在腦海中過了一遍,緩緩開口“三天時間,我們突襲了這個銀山奉行,得到需要的地圖和檔案後,只有三天的時間可以用來摧毀石見地區的礦洞,時間很緊迫啊。”
然後把頭轉過來,認真的問道“谷十三郎,你確定,石見銀山所有礦洞的位置資訊和相關資料,都在這個銀山奉行所內?”
“是的,上尉大人,我確定資料都在奉行所內,我結交了奉行所一個打掃書房的雜役,從雜役口中探聽到的這個訊息,並且這個訊息還經過了另外一名被開革出來的奉行所管事的確認。”
趙慶宇一拍巴掌“好,那麼,可以開始行動了,目標就是銀山奉行所內的文件資料,1連主攻,新選組留在這裡。各位,怎麼打仗,就不需要我多說了吧。”
幾位軍官笑著回應“連長放心,每一個戰士都至少打了三年仗了,早就輕車熟路了。”
谷十三郎有些急了“上尉大人,我們怎麼能留在這裡?我軍人數本就處於絕對劣勢,我第八番隊好歹有13名自幼苦練過武藝的武士,也是一份戰力啊。”
“谷十三郎,我遊騎兵部隊,擅長快速突擊,你們恐怕連戰馬都不會騎吧?根本跟不上我們的速度。
而且,第八番隊,只有你經過了我軍新兵訓練和初步的作戰技能培訓,其他人連我們的作戰方式都不熟悉,沒辦法配合作戰。
最重要的是,搶來了資料後,還需要你們這些本地人士帶路,趕往各礦洞呢,摧毀礦洞才是我們最終的任務,我不希望你們在這裡有什麼損傷,就這麼決定了,執行命令吧。”
“是,屬下遵從命令。”
趙慶宇和軍官們回到了1連駐地,集合後,大喝一聲“遊騎兵。”
近百條大漢齊聲回應“做先鋒。”
“開始行動。”
“是。”
裝備了新式步槍後,射程和射速都大大增加的煊軍再次調整了部隊編制,極大的減少了縱深的厚度。
現在基本上是按照,10人一班,3個班一排,4個排1連,3個連1中隊,當然這裡面還有一些各級的直屬單位編制,步兵、炮兵、騎兵、工兵、輜重兵,不同的部隊有一定的區別。
遊騎兵1連,按照紙面編制,加上直屬單位應該有130人左右。
不過在半年多的戰鬥後,減去犧牲的、還在養傷的、調去參加培訓的,現在4個排都已經不滿編,只有98名作戰力量。
騎兵因為他獨特的快速運動作戰方式,和步兵有著很大的區別,騎兵連長是兼職1排排長的。
1連所有人帶上頭盔,插上防彈插板,做好戰鬥準備。
連裡面僅有的5名特等射手,帶著新選組,佔據了一處大約高70多米的高地,為部隊提供精確火力掩護。
其他人騎上戰馬在各自軍官的帶領下分散開來,從兩個方向分別衝向了大田鎮。
隆隆的馬蹄聲,驚醒了一名正在鎮子門口的瞭望塔樓上打著瞌睡的倭國士兵,正在他手忙腳亂的準備敲響警鐘的時候。
&nm的船型子彈穩穩地擊中了他的胸口,恐怖的空腔效應,造成了中彈者胸口大片內臟器官的破損,手中敲鐘的木錐再也提不起來,短短一瞬就徹底失去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