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害蟲”的存在,陳信不得不改變原定作戰計劃。
好在,多方努力之下,煊軍最終達到了戰爭目的。不但抵禦住了後金軍的進攻,而且還瓦解了敵軍的兵力優勢,讓敵人徹底喪失了短時間內再次發動總攻的能力。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並沒有到前線參戰的海岸警備隊和部分偵搜人員和配合行動的民兵,在他們的努力下,煊軍的“戒嚴”行動也成效顯著,抓住了不少的走私商人和敵軍密探。
走私商人那完全是意外收穫,審訊後沒有發現特殊情況的話,就移交給了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敵軍密探則全部交給最新組建的“除害蟲小組”,由他們負責審訊,希望能夠找到有關“害蟲”的蛛絲馬跡。
可惜這些全部都是普通小嘍囉,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只是有家人在後金的手中做人質,後金逼迫他們到煊軍地盤上來刺探軍情,而且還規定了迴歸的日期,如果到了時間不會去,他們的家人就要受到嚴厲的處罰。
煊軍不會做爛好人,這些人既然做了密探,自然要承受後果,在完成了審訊後,依然是交給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雖然沒有找到有關“害蟲”的半點蹤跡,可是陳信依然給與了這次“戒嚴”行動一個“成效顯著”的評價。
這當然不會是安慰,而是陳信從後金內部潛伏的情報員處,得到了訊息,在最近幾個月“害蟲”沒有再向敵人透露過情報,後金方面負責此事的李永芳的大兒子都急的上火了,可是此人極為謹慎,就是不去主動聯絡“害蟲”,讓潛伏人員無處下嘴。
陳信本以為事情就要拖下去,等著一仗打完了,“除害蟲小組”要和“害蟲”做長久的較量了。
可是,事情就是那麼的巧,就在煊軍和蘇克薩哈在三座稜堡那裡對峙的時候,機要司發現“害蟲”開始在煊軍地盤上搞起了小動作。
在陳信佈置下的“戒嚴”行動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前線戰局情況的保密。
絕對不能讓韓北行政區內,除了有數的幾個高層和虎賁出身之外的人得到詳細的戰況。
後金得不到這裡的戰報和“害蟲”的情報,在不斷的著急跳腳,“害蟲”得不到前線的戰報,認為煊軍那點人,絕對打不過後金,害怕煊軍輸的太快,他自己在新主子面前的功勞太少,得不到重用。
他們兩撥人卻在“戒嚴”行動之下,完全接不上頭,於是,“害蟲”就在這種完全被矇蔽,患得患失的情況下,決定自己動手撈取在後金方面邀功的資本。
就在幾個月前,“害蟲”開始秘密聯絡煊軍韓北行政區內還有附近地域的所有的“江湖朋友”,想要用“一起幹一票大買賣”和“一票就賺夠下輩子花費”的為誘惑,引這些“綠林好漢”共商大計。
可惜“害蟲”們不知道,所謂的“綠林好漢”是最守不住秘密的。
在後世,同萌會發動了那麼多次起義,可是,只要有那些“綠林好漢”參與,就絕對會失敗,甚至很多時候,滿清的大兵就在計劃攻打的目標附近拉起大網,等待著起義軍的到來。
雖然“害蟲”對“綠林好漢”的聯絡工作做的非常小心細緻,自己從來不出面,而且從手法上看,還活學活用了煊軍保密守則中的手法掩藏行跡。
可是,訊息還是在他們開始聯絡遊說的第三天,傳到了機要司的耳朵裡。機要司立刻稟報了陳信。
當時正在處於煊軍奪取安州的要緊時刻,陳信因為機要司還沒有鎖定“害蟲”的身份,而且他也想知道自己的治下到底有多少“江湖好漢”,所以命令機要司不得輕舉妄動,嚴密監控敵人的動向,隨時彙報。
後來,機要司發覺那些“害蟲”的行動實在是太過緩慢了,於是又制定了一份“引蛇出洞”的計劃,想要利用前方戰局被封鎖的時機,放出一些假訊息,給那些“害蟲”壯壯膽,壓壓擔子。
這個計劃呈報給了陳信後,為了早日抓出“害蟲”,陳信在限定了機要司,不得擴散恐慌,隨時注意行政區內人員動態後,批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