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看著坐在對面的軍管會負責人感慨道“難怪,難怪你剛才提出,需要抽調至少5000名忠誠度較高計程車兵,前往軍管會幫忙。那麼,你們有詳細的預案嗎?”
“君上,我們確實有詳細預案,先期的調查工作也已經完成,否則,我們也不敢提出這麼大的計劃來。”
“那就說說看。”
“是。”對方說著,就起身走到了陳信辦公室掛著的最新的“全國地圖”前,指著上面開始解說了起來。
“我們新佔領的地區多丘陵和山川,平原稀少,雖然河流眾多,可是因為水利灌溉設施的缺失,大部分的水源都白白的流入了大海,並沒有對農業提供良好的幫助。
所以,我們打算在保留幾乎全部平原的前提下,封堵大部分河流的入海口,把水量給截留下來。這只是第一步。
這時個長久的工程,這些沿海的大壩,會隨著被截留的水量增加,而逐年的提升高度和寬度。
在第一年,我們在這裡所需要付出的人力和物資並不多。至於以後,這也是逐年提高,最終到達一個峰值後,就不會再有變動了。
這一步,是在為後續的行動打下基礎。
接下來第二步,幾乎是和第一步同時進行的,那就是在數量稀少的平原地區,開挖水利灌溉設施,讓所有的平原上的土地。都能夠被水利設施覆蓋,提高我們的單位糧食產量。
我們不會對那些直接流經平原的河流進行大的動作,畢竟沒有人希望平原上的良田被大水淹沒。我們攔截的都是那些大部分地段在丘陵和山區間流淌的河流。
這就關係到了我們的第三步計劃。
第三步,我們會在儘量少的改變原本地勢的基礎上,動用人力在一些丘陵之間進行修整,把這些地勢連為一體。
隨著入海口大壩逐年的提高,河流水量不斷的提升,我們將漸漸的讓這些丘陵和山脈作為儲水地帶,把大河變成大江。
隨著這一步的進行,原本那一片缺水嚴重的地區,將會變成水鄉似的存在,我們可以在大江流經的區域沿途建設村莊、城鎮。
而這些村莊、城鎮將擁有充沛的水資源。
可以透過修建水利設施,不斷的擴充水田的規模。
可以在那些原本缺水的丘陵和山川種植經濟類樹木。
甚至因為生產出來的大量物資可以直接使用船隻互相交流,減少了陸地運輸的損耗和時間,沿途的村落和城鎮可以不再進行那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種植模式。
規模化、單一化的合作種植模式,可是依靠著便利的水運模式得以實現。
例如,甲鎮全部種植棉花,因為規模化、單一化的種植模式,就可以在鎮子上成立一個棉花加工廠,直接向其他地方出售半成品棉花或者是成品的棉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