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會議室內的內閣大臣們,在那裡不斷的發言,討論著農業部的問題,陳信的思維再次發散開來。
“剛才就想到了KGB,這蘇聯的影響力還真是不簡單啊,離著我穿越的時間線,都解體了幾十年,還在我這個中國人的思維中根深蒂固。
中蘇之間,還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啊。
隱約還記得,在原來的時間線上,在經過了突然爆發,又拖拖拉拉結束的抗美援朝戰爭之後,中蘇兩個社會主義國家就結成了親密無間的階級兄弟。
當時雙方簡直就像是一個國家似的。
在那個時候,蘇聯幾乎是全心全意的在幫助中國建立工業體系。
可是,當中國展現出了自己巨大的戰爭潛力後,蘇聯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當時的蘇聯,想要遏制一下中國崛起的勢頭,卻是惹火了滿腔熱情的中國。
從此以後,兩者開始了長久的論戰,這對雙方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導致了後來的中蘇珍寶島衝突。
好在,雙方都還算是剋制,沒有讓那一場衝突變成戰爭的導火索。
但是,自那以後,蘇聯就在中國邊境陳兵百萬,而中國,也開始了【深挖洞、廣積糧、準備核戰爭】的全國動員。
幸好,幸好,蘇聯後期的領導人比較渣,在處理國際問題的能力上,顯露出了很多破綻,把好好的一副東西方冷戰對峙的局面,給搞成了歐、亞兩路夾擊蘇聯一國的窘態。
而作為帝國墳場的阿富汗,又牽制了蘇聯大量的精力。”
持續了很久的中蘇雙方的對峙,隨著蘇聯的解體,而結束了。
北邊的紅色巨熊倒下後,中國也立刻就從之前美國人畫出的美夢中被打醒了。
美國人背信棄義,【和平典範計劃】立刻被美國人單方面撕毀,【銀河號事件】,【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臺海危機】,【南海81192】,一樁樁一件件,清晰的表達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中國的態度。
而解體後繼承了蘇聯政治地位的俄羅斯,也一直處在被北約欺辱的境地,他們的國家也一直都處在奔潰的邊緣。
就在這種情況下,雙方之間,自然而然的,重新走到了一起。
中國的輕工業穩定住了隔三差五就要被西方制裁一遍的俄羅斯的國內局勢。
俄羅斯繼承下來的蘇聯龐大軍事遺產,例如【現代級】等一批軍事裝備,填補了當時困難時期中國國防領域的半壁江山。
讓中國緩過了一口氣,終於堅持到了後來的經濟騰飛,堅持到了後來中國海軍能像是下餃子一樣建造軍艦的時期。
兩國的關係,就這麼互相算計、互相依存中糾結無比的走向了新的時代。
不過,現在,自己可是穿越到了17世紀初期,這個時代就連蘇聯的前身沙俄,都還沒有完全崛起呢。
現在的沙俄,在歐洲屬於是誰都能欺負一下,先試一下存在感的一個弱雞。
而且,他們的東部擴張,也還在緩慢的向著西伯利亞前進,離海參崴還早幾十年呢。
未來的路,會向何方發展呢?沙俄還能來到亞洲,佔領廣闊的西伯利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