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軍又一次的進攻被打退了,塔山上的守軍迅速的開始重新忙碌起來。
隨著越來越多的後金軍匯聚到一起,塔山防線上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人數增加的同時,後金方面各種型號的火炮,也慢慢的積攢了起來。
在幾門最先到達目的地的火炮被塔山守軍的那門步兵炮給摧毀之後,敵人立刻就吸取了之前作戰時候的教訓,沒有再把火炮光明正大的放在空地上。
後金軍開始學習華夏軍挖掘壕溝,構築土木結構的火炮陣地。
雖然因為土木工作技術和火炮後進系統落後等等原因,敵人的火炮陣地顯得非常的簡陋,但是,在被步兵炮轟了幾次,然後修改了幾次之後,總算是暫時夠用了。
畢竟,整個塔山防線上,也只有一門40mm口徑的步兵炮而已,這種100多斤重的步兵炮,它的有效射程也就和後金方面的1000多斤重的滑膛炮半斤八兩而已。
除了射速和機動性之外,上佔有絕對優勢之外,40mm口徑步兵炮,並不比對面的仿製的千斤大將軍滑膛炮好多少。
隨著後金軍各色火炮的不斷轟擊,前線的壕溝前方構築的土牆已經變得千瘡百孔,然後,開始大段大段的倒塌。
胸牆的倒塌,早就在趙慶宇的預料之中。
這種抓著俘虜臨時拼湊起來的鬆土矮牆,本來就非常的不牢靠。
好在之前早就安排俘虜們裝填了很多的沙袋,放置在了壕溝各處寬闊的通道中。
在打退了又一次的後金軍進攻之後,戰士們顧不得休息,舔著乾枯開裂的嘴唇,自發的用沙袋填補了自己的射擊掩體。
這東西可容不得一絲的懈怠,任何一名經過新兵訓練的華夏軍戰士都知道,射擊位置對射手的掩護程度,直接關係到戰鬥中戰士們自家的小命的安全程度。
華夏軍儘可能的在壕溝周圍減少磚石、木頭的用量,如果非要使用這些材料的話,要麼,深埋土層之內,要麼,遠遠的放到壕溝幾十米之外。
這也是戰爭中的經驗之談,後金軍的火炮,發射的都是實心彈,這種彈藥對壕溝中的人員殺傷效果非常的差強人意。
但是,這種實心彈的動能卻是很大的,一旦在中途遇到了磚石或者是木頭,氣動外形很差勁的實心彈就會瞬間撕碎面前的堅硬材質物體。
四散飛射的磚石碎片和木頭渣滓簡直就是一枚枚的開花彈,對人員的殺傷效果,可遠遠超過了那些實心彈。
所以,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戰士們在修補之前修築好的防線的時候,會在閒暇時候儘可能的把一些大塊的石頭或者木頭給挪開。
“掩蔽。”
隨著一聲高亢的呼喊聲,原本慢悠悠的休整著防線的塔山守軍立刻就像是條件反射一般,迅速的鑽進了戰壕,並縮回了腦袋。
果然,不到10秒鐘,對面的後金軍陣地上,火炮再次開始了轟擊。
而炮彈已經近乎枯竭的步兵炮,則悄無聲息,沒有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