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章 不在意和費心的事兒

送走了李天薇,陳信也就沒有了打趣的對向,只好笑著和安雅品了些瓜果,聊了一會天。

之後,又和安雅一起到後花園散了散步。

“煊赫,還容妾身多句嘴,好歹都是王國的官員,都是您麾下的臣子,要依仗著您呢,也不需要太過擔心。”

陳信知道安雅說的是什麼,笑著應了一聲“小雅,我從來沒把這百十來個底層官員放在眼力,只要他們不太過分,我是不會計較的,這一次,只是因為前線在打仗的緣故,才找個藉口暫時把他們給封閉起來。

這些剛剛加入王國政府部門的腐儒好對付,我反倒是擔心將來入主中原,接收了整個大明之後,必定會到來的文化衝突。這,才是讓人費心的事情啊。”

陳信沒有說大話,要知道,他容忍這些儒家門生進入王國政府當中任職,一方面是為了心中的執念,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近距離了解他們,為將來和大明的讀書人們打交道。

華夏聯合王國以軍事立國,是完完全全的外來勢力,打出來的江山。

一片空白的畫紙上作畫,遠比直接介入大明的泥潭要方便的多。

有著陳信這個穿越者作為領導者,立國之後自然大力發展工業,其次就是對外商貿。

不過,無論是重工還是重商,吃還是人類的最基本需求,農業也不會被陳信輕視。

特別是,小冰河期的氣候條件下,常年出現農業減產現象動搖了大明的穩定,外加陳信在後金被抓大奴隸那一段時間餓肚子的經歷,也讓陳信分外的注意農業發展。

而且華夏王國發展農業也有著獨特的優勢,來來回回幾波人馬,把朝鮮半島都給打成了一片白地,這樣一來,農業發展過程當中,中原王朝後期毀掉帝國根基的生產資料分配問題,就基本上不存在了。

人均耕地面積夠大,勞動力和工具夠先進,人民勤勞的情況下,王國的農業發展極其的穩定。再加上,幾大水利工程的陸續完工,遭受自然災害的情況大為減少,讓王國的糧食總產量年年提高。

在糧食充足的情況下,王國又大力發展畜牧、林業、漁業等產業,為農民增收。特別是海洋捕撈產業,大大豐富了王國的食物供給。

這樣一來,王國的農業,就不再是以養活自己的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了,而是進入了高度融入到流通領域的商業化農業,追求利潤和效率的農業模式。

並且,一部分發展時間較長的去,在一群有經濟頭腦的人帶領下,出現了專業化的農業生產,進入到了資本農業的初步階段。

所以,從這一切表現出來東西,表明了王國的經濟政策走向。

從經濟方面說,王國現在的經濟政策,就和大明南方松江等地區初步起頭的資本萌芽差不多,兩者的社會基本上可以進行對接。

可是,大明南方,卻是土豪、縉紳、官員們的地盤,和那個國家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那群在大明朝堂上的官員們,作為地方上豪族的代言人,做著自己的生意,壟斷著市場,皇帝一收稅,就是“與民爭利”。

堅決執行的“重農抑商”政策,就是瘋狂的非縉紳一系的普通農民身上收農稅,然後,對著豪族們壟斷的商業活動免稅。

這XX的居然叫“重農抑商”!

在這種政策之下,偌大的個大明王朝,國庫居然是空的,九邊軍鎮的軍餉不斷拖欠,每年都有兵變。國中大量遭災的時候,都沒錢賑濟災民,流民起義越發的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