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方的“作秀”

就在當天晚上,他親自送祖大壽出營,為了做戲做全套,他還親自扶祖大壽上馬。

跟隨祖大壽的,還有他的義子祖澤遠等共計二十六人,黃太吉為了讓祖大壽不被明朝官府懷疑,還特意安排了追兵,製造祖大壽突圍而出的假象。

當然,黃太吉對祖大壽也是有所防備的,為了防止祖大壽毀約欺騙他,黃太吉還專門留下了祖大壽的親生兒子還有所有子侄在後金作為人質。

錦州城中的巡撫丘禾嘉、總兵吳襄,隱隱約約的聽到從大淩河方面傳來隆隆的炮火聲音,他們認定這一定是祖大壽在突圍。

畢竟祖大壽是他們關寧軍的頂樑柱,在軍中擁有著巨大的聲望和人脈,錦州方面立刻派兵出城增援。

本來只是做做樣子的救援大軍,行軍到了中途,離著大淩河還有好遠的地方居然遇到了祖大壽。

這一下子自然是皆大歡喜,援兵們不需要去拼命,還得到了救援祖大壽的軍功。

而祖大壽呢,居然就這樣安然無恙的回到了錦州城,繼續做他的總兵官。

祖大壽這一去,就再也沒回到後金,他就像是忘記了當初所做的一切似的,選擇了繼續效忠於大明朝。

祖大壽回到錦州後的第三天,可能是經過了一番的心裡掙扎,最後,還是放心不下他在黃太吉那邊做人質的親人,於是就派人給黃太吉送信,做了一番“秀”。

祖大壽說“錦州兵甚眾,將從容圖之。爾諸將家賂,已潛使人贍養。後會有期,倘有衷言,即遣人來無妨也。”

黃太吉也是個知情識趣的,應和著祖大壽一起“作秀”,他派人來回應了祖大壽的信,讓祖大壽不要忘記了約定。

祖大壽再次回信說“期約之事,常識於心,因眾意懷疑,難以驟舉,望汗王矜恤歸順士卒,善加撫養,眾心既服,大事成矣。至我子侄,尤望垂盼。”

其實,對祖大壽去而不歸,皇太極心中是有準備的,先不說那留下人質的舉動,就說在祖大壽走後一段時間,皇太極對眾貝勒說過的一段話,就能清楚的表明黃太吉的用意。

“朕思與其留大壽於我國,不如縱入錦州,令其獻城,為我效力;即彼叛而不來,亦非我意料不及而誤遣也。彼一身耳,叛亦聽之,若不縱之使往,倘明國別令人據守錦州,則事難圖矣。今縱還大壽一人,而攜其子侄及諸將士以歸,厚加恩養,再圖進取,庶幾有益。”

從這段話裡面,可以看出來,皇太極放祖大壽回去,是有著更深一層考慮的。他是透過這一行為收取所有降將之心,以吸引更多的明軍將領歸順。

實際上,如果沒有陳信這個巨大變數的存在的話,皇太極的這一目的還真的達到了,在十年後,皇太極再圍錦州,祖大壽又是在糧盡彈絕的情況下被迫投降,皇太極再一次原諒了他。

黃太吉和祖大壽一唱一和的做了一場秀之後,祖大壽明白了黃太吉不會對他的子侄們下手,也就心安理得的繼續當起了大明的忠臣。

黃太吉也徹底榨乾了祖大壽這個“馬骨”的價值,並且,為其他的大明軍將們做出了一個榜樣,顯示了他黃太吉虛懷若谷招賢納諫的賢者姿態。

當然,這一次大淩河之戰,黃太吉和後金方面的收穫,遠遠不止這麼一點。

首先呢,大淩河城中的將士們寧死不降的現實,極大地震動了後金這些奴隸主們,讓他們看到屠殺老百姓所造成的惡果,對軍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接下來黃太吉主政期間,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屠城事例。

當然,狗改不了吃屎,後金的軍紀在總體上,從來沒有真正被糾正過來,在黃太吉後期,後金軍中小型的屠殺依然屢禁不止,而且,後來多爾袞主政之後,後金重新回到了大規模屠殺來恐嚇敵人的野蠻本性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