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步兵炮開始攻擊之後,這些盾車也就各自發動了起來。
最前排,是二十輛最為堅固的盾車,再後面一點,跟著的,是擔著挑子的原東江兵,現在的華夏陸軍臨時徵召的輔兵,當然,這些,可不是連夜選出來的先登勇士,只是普通的輔兵而已。
這些輔兵們的挑子裡面,都裝滿了泥土,他們的任務,就是填平道路上的壕溝、護城河,好方便後續部隊進攻。
再後面,就是第二排的盾車,這些盾車後面是從警衛連抽調的射手,他們將會使用各自最為擅長的強弓、步槍等武器,掩護填壕的輔兵們。
再後面大約100米外,就是那群自願報名參加先登勇士隊,披上了從後金軍方面繳獲而來盔甲的原東江鎮兵。
他們分成五十人一隊,每隊配屬雲梯3座到5座不等,這種極其簡陋的,都沒有進行過拋光的雲梯,沒有《武備志》上面那麼複雜的配屬設施。也沒有絲毫用來掩護接近的裝備。
這些雲梯,只是在梯子的頂端,弄傷了兩個鐵製的大型掛鉤,這是為了能夠讓雲梯掛在城垛上,不被敵方守軍輕易的推倒而做的一點預防措施。
在雲梯的中間部分,還安裝有一個牢固的支架,這玩意,就是為了能夠讓雲梯支撐更多人同時上梯而做的改動。
這500人,等著金州城周邊那沒有了河水防護的護城河被填滿,就會立刻發動攻擊。
列隊等在最後一排的,則是從各營當中選出來的尖刀部隊,由一名叫做費康傑的副營長親自指揮。
只要前面的隊伍達成戰術效果,創造出有利的攻城機會,他們就會馬上登上城牆,支援。
最前排的盾車在一陣陣吱吱呀呀的噪音當中,很快就被俘虜的後金包衣們推動著,來到了金州城城牆邊上那一條幹涸的護城河前。
後面那一排的盾車,則停在大約20米外的地方,盾車剛一停住,後面就稀稀拉拉的閃出了一片人影,這些警衛連的好射術們一個個把槍口、羽箭對準了對面的牆頭等待著有人冒頭。
金州原本有寬大的護城河,河溝深11米多一點,寬大約有不到20米的樣子。
但是,後金佔領這裡後,那些血腥殘酷的政策,搞的周圍人煙絕跡,土地荒蕪,也就養活不了太多吃閒飯的傢伙,
所以,這裡雖然是一座堅城,並且還是一處交通要道,但這裡駐紮的後金八旗兵的數量並不多。
區區幾百名包衣,還要餵養戰馬,種地養活那些兵老爺們,根本無力維護城河。
連線外面大河的河道淤塞下,護城河已經多年無水,護城河變成了幾乎半乾的護城壕。
隨後,又是多年的坍塌,外加雨水衝擊,從護城河變成不久的護城壕再次“縮水”,變得只有原來一半的寬度。
而且,因為給水、排水都不利的原因,壕溝裡面,有些地方存著些許的水,讓壕溝變成了一片水窪。
還有些地方,直接就是一片無法通行、惡臭熏天的爛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