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言仔細聽完了劉將軍的提問,稍稍鬆了口氣,剛才被打斷講話的時候,他的心都快要跳出來了,他還以為他哪裡說錯了呢,原來是質疑敵軍的行軍速度。
付言組織了一下自己的語言,解釋道“劉將軍,您也是打老了仗的,只是,一時沒反應過來,我給您解釋一下。
您所說的每天10公里到15公里的行軍速度,那是後金軍在大明京畿境內作戰。
從軍事上來說,那是處於外線作戰,後金軍的騎兵部隊,每天除了行軍之外,還要隨時留到足夠的應對前來攔截的大明官軍。
最重要的是,在此之外,他們還需要四處出擊,到鄉間打劫財物和糧食,又攜帶了大量沒有戰馬的包衣輔兵來搬運物資。
當然,也少不了擄掠人口,根據統計,他們在京畿地區,至少擄掠了10多萬的人口,這可是大大的拖慢了敵軍的行軍速度。”
接著,付言指著地圖上面瀋陽所在的位置繼續說道“復州離瀋陽大約在250公里路程上下。
後金在天啟末年派兵攻襲朝鮮作戰的過程,在座的諸位,大多數人應該都是清楚的,畢竟那是我軍起家的一場戰爭。
在那一場戰爭當中,有過多次真實戰例表明,在有沿途補給的情形下,後金軍單純的騎兵部隊,行軍速度大約在每天50到70公里之間不等。
警戒瀋陽的後金留守部隊,手中掌握著至少50000名騎兵部隊,一旦他們隨便派出一成以上的騎兵部隊,那麼,咱們進攻復州的部隊,反而很可能被其圍困住,到時候,情況可就尷尬了。”
陳信聽到這裡,不由的點點頭,建軍初期的戰例資料居然都能記得這麼清楚,並且,張嘴就來,絲毫沒有錯漏,付言不愧是講武堂的優秀畢業生,是個人才啊。
付言給了陳信深刻的映像,這一下,陳信就真的是記住這個年輕的軍官了,未來,在選擇一些重要職務人選的時候,這種記憶,會給與當事人很大的幫助。
陳信默默的想到,像這樣的會議,就應該多多讓那些年輕的軍官們列席,就算是不能說出什麼獨到的見解,也算是給與年輕人們一個表現的空間。
而另外一邊,劉將軍也是不住的點頭。
他並沒有參加過那一場征伐朝鮮的初期戰役,所以,並不清楚後金方面居然能夠有如此強大的行軍能力。
此刻,認真的聽完了付言的解釋,清楚了其中的因果後,他才恍然。
不過,隨即,他又想到了一點不對的地方。
他重新站起身來,也走到了地圖面前,對著牆面上的地圖,指著復州河如海變寬那段說道“在我軍回撤的時候,未必一定要走陸路啊。
從復州往南約20公里,就是復州河匯流段,從劉家屯一路向北折返,沿途經過宋家屯、孫家屯,到處都是可以停泊快蟹級別船隻的灘塗。
其中還有好幾處,甚至可以躲避風浪,我軍海岸警備隊可以派出艦隊,在那邊尋找到一個合適的基地。
如果發現後金騎兵大部隊,步兵營就可以往南撤退,在基地登船,而不必非得走陸路回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