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陳信派兵去遼南地區,只是打著佔據一個橋頭堡,用以不斷打擊、消弱後金的念頭。
佔據旅順已經算是完成了最初的戰術目的,而進一步攻佔金州,更多是為了能夠獲得一個防禦縱深,可以讓王國在遼東慢慢的建立起自給自足的後勤而已。
所以,總的來說,他並不願意深入到後金的腹地去打一場誰都不知道結果的賭博戰。
當然,他相信,後金方面,只要是有一個明白人做主,也就同樣不願意來這片已經被後金給弄的渺無人煙、窮山惡水的遼南。
但是,一旦王國的軍隊採取了向復州進攻的動作,就給了後金方面一個進攻遼南的很好的理由,因為復州,已經是遼南半島的中心偏北點,那裡已經越過了後金的心理警戒線了。
而且,一旦在復州甚至是其往北面的地區作戰,由於是外線作戰的原因,情報方面一定會出現一些問題。
王國軍一直以來都能夠不斷的打勝仗,原因就在於己方能夠掌握主動,透析戰場態勢。
而一旦情報出現問題,就會打亂王國長久以來形成的作戰習慣,這很可能是致命威脅。
一旦在情報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靠著猜測,來決定後金軍的動向,那將完全沒有任何的主動權。
華夏軍那區區千多人的小小騎兵部隊,雖然在之前的戰鬥中威風了一下,但跟後金龐大的騎兵基數相比,仍然脆弱得可憐。
華夏軍,雖然強大。可是,他也是一支建立不到6年的新式軍隊,實在是經受不起一場巨大的失敗。
所以陳信絕不會讓己方去去攻打復州城。
但是,他作為一國之君,又不能夠在軍事會議上,直接否定一群高階軍官們那旺盛的主動進攻精神,這很可能會讓自己辛苦建立、培養,還處在發育期的軍隊,喪失長久以來的旺盛鬥志。
所以,他在心中稍微的想了一會兒,整理了一下措辭後,就讓佟自遠、拉克申、付言等軍官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而陳信自己,則重新來到了掛著地圖的牆壁前面。
陳信用指揮鞭隨手在整個遼東半島上劃了一個圈圈。
他並沒有直接從復州說起,而是準備換個角度,進行一次深度的剖析。
“天啟末年,黃太吉繼位之前的時間段,後金一直都處於遼南、遼西、察哈爾、朝鮮等勢力的三面包圍之中。
努爾哈赤當時雖然東征西討幾十年,可是,卻從未消滅其中任何一方。
東江鎮的毛文龍、察哈爾的林丹汗雖然沒有有意配合,卻在無形中形成,互相鑽著空子,形成了一定的默契,把後金軍的作戰範圍牢牢的限制在遼東附近。
這樣一來,後金方面每次出去搶掠,所獲得的收益都很有限,再加上努爾哈赤自己一頓胡搞,大肆殺戮,把整個遼東弄的是極度困窘,進而造成了後金極大的戰略劣勢。”
陳信所說的,都是己方建軍之前的舊聞,在場很多軍官,在那之前,要麼是被抓起來的奴隸,要麼是其他勢力當中的低階軍官,甚至是大頭兵,所以,大家都對那之前的整體局勢不太瞭解。
現在,聽到陳信深入淺出的講解那會兒的局勢,讓大家都趕到很新鮮,在場所有人都認真聽著,靜靜的等待著陳信的下文。
陳信慢悠悠的呷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一邊組織著自己的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