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敢於對扎克丹說“把墨爾根代青給打回原型”的話,就是因為他對扎克丹的軍事指揮能力有充足的信心。
陳信可從來都不認為,後金方面那群幾十年前還在深山老林裡面打獵的奴隸主們,會是什麼所謂的“天才”。
實際上,一支軍隊,只要長久處在戰爭狀態下,那麼,在龐大的基數下,總會湧現出一批富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軍官。
當然,這一理論的前提是,參戰的大部分人能夠幸運的活下來。
在明軍那邊,為什麼把一個依靠遼東門閥縱容下生存下來的漁獵民族給吹的那麼玄乎?居然說什麼滿萬不可敵?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明朝軍隊基本上都是在一群軍盲的帶領下,盲目出動,並且,恰恰每一次,都被那些個門外漢給弄得是全軍覆沒。
如此一來,後金軍就是越打經驗越豐富,老兵越多,隊伍也越強。
明軍呢,能戰鬥的老兵都損失殆盡,到了和後金交戰的後期時候,一群被嚇破了但的所謂“老兵”,帶著一群根本沒打過仗的新兵蛋子,根本就是一觸即潰。
到了這個時期,後金軍基本上,只需要靠著名聲,就能擊敗明朝軍隊了。
在這種大環境之下,後金軍中,隨便拿出來一個旗主、貝勒、甚至是固山額真、梅勒額真等級別的軍官,就可以吹噓是名震天下的名將了。
但是,實際上呢?這些個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的名將,也就是那麼回事而已。
要知道,在歷史上,這群“名將”,在入關不到10年的時間,就已經無法上戰場打仗了,平定一些民間的叛亂,居然只能依靠降兵。
在區區10萬名漁民、獵手當中,都能走出後金檔案當中這麼多“名震天下”的“名將”。
陳信自認他所創立的講武堂培訓體系,可比完全放羊式的戰場淘汰機制要科學的多。現在的華夏,完全可以批次產生更多更強的名將。
陳信帶著警衛旗隊,騎著戰馬一路小跑,終於,在快要天黑的時候,他們到達了旅順地區。
現在的旅順,也早已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成千近萬的民工們,在初春的寒風當中,熱火朝天的進行著勞作。
按照規劃,現階段旅順地區的建設重點,主要是對旅順南城的擴建工作,還有黃金山、西雞冠山兩處軍港入海口位置上的堡壘,當然,最重要的碼頭堡壘也是不能忘記的。
原來被拆毀到一定程度的旅順北城,還有很多殘餘的青磚、石料等材料,仍舊留在在原地。所以,在施工的時候,工程人員們並沒有浪費這些材料。
在塑形作用極其強大的水泥面前,無論這些剩餘的簡直材料到底是多麼的奇形怪狀,專家們都能把他們用於各處新堡壘的修建。
留在旅順的付言帶著陳信檢查了一遍所有預定要修建堡壘的位置,與總部之前規劃的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旅順南城,更往南一些的地方,王國重新修建了一個“外城”似的堡壘。
這座堡壘,從內陸地區一直延伸到了軍港碼頭的附近,並且,在原旅順城牆上,每隔50米左右,就新增一個突出部。
這些個突出部,在大明,叫做馬面,是一種很古老,卻很有效的建築理念。
它是為了減小城下的死角面積,同時增加牆頭上火力投射密度而專門弄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