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軍隊裡面資格老一點的軍官,一律都是在講武堂裡面經歷過短期培訓,或者說是在講武堂夜校進修過的。
而那些自從王國正式建立那一年開始的新一輩軍官們呢,則全部都是在講武堂裡面,進行了完整而系統的軍事、政治教育,並考核合格之後,才正式進入軍隊當中服役的。
最底層的排、連一級編制的少尉、中尉、上尉這個等級的軍官們,可能對上級的總體戰術規劃,還沒有什麼太深的感觸。
不過,只要到了營級或者校級軍官以上,他們的感觸就要深很多了,這些中級軍官們,對現在這種戰術調動,算是比較滿意。
因為這也和講武堂裡面所教授的內容是相同的。
講武堂強調過,作為一名華夏軍的軍官,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必須要全面,但同時,在釋出命令的時候,又必須要儘可能的釋出出明確、簡短的命令。
而制定出來的作戰計劃,則必須要儘可能的放棄那些複雜、難懂、奇巧的謀略。制定出來的計劃,越簡單才越容易被正確的執行到位。
在講武堂裡面,講課的老師們,還專門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那就是像《三國演義》、《說岳全傳》之類書籍當中所描述的各種奇謀。
這些書籍裡面,大部分的謀略,都是經過民間各種各樣的人,人為進行誇大、篡改後成書的,那種計謀,在軍隊裡面絕對不值得學習、提倡。
閒話暫時到這裡。
騎馬步兵營約有1000人馬。這個騎馬步兵營在原來作為步兵的時候,只有有800多人的編制。
不過,等到擴編成為騎馬步兵後,為了戰時安置戰馬,就給每個班增加一名輔兵。
再加上有了戰馬之後,相應的後勤保障方面也增加了人員編制,所以,就有了現在1000多人的編制。
騎馬步兵營1000多人,外加騎兵營500多人,另外還有旅部直屬營的400人馬和偵察營的200人馬,這麼龐大的一支隊伍,在接到命令後,一起迅速的調動了起來。
整個右翼隊伍,每10公里左右路程就休息一次,讓戰馬補充水分,同時也少少的吃些草料,補充一下體力,之後就繼續趕路。
右翼部隊,很快就越過了西大山。
西大山位於復州的西南方向上,距離復州城只有不到30公里,步兵也只要一天時間就能趕到,就更不用說騎兵了。
正因為距離復州城不遠了,所以周圍的後金軍斥候偵騎數量也相應的開始增加起來。
只是,右翼部隊人數眾多,又基本上都有馬匹,所以,這些個敵軍斥候們,根本不敢上來騷擾己方這支數量龐大的騎兵部隊,只能遠遠的墜著,觀察著己方的情況。
偵察營的偵查騎兵們也不需要到旅部去詢問,按照作戰條例直接主動攻擊,揮舞著武器三五成群的開始驅逐起了後金斥候偵騎。
敵人的斥候數量不少,基本上不可能捕殺的乾乾淨淨,反正現在的華夏軍是沒有這種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