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軍和後金軍雙方,一度在復州河北面渡口處拼死搏殺,狹小的渡口岸邊上雙方的屍體都堆了滿滿一地。
到了後來的時候,敵我互相間差不多都是踩著屍體在拼殺,足以見證這一場小規模的廝殺有多麼的慘烈了。
不過,隨著後續的華夏軍偵察營、騎馬步兵營的隊伍,一隊一隊不停的填進這段血肉墨坊,最後,那些防守此地的後金軍終於因為損失慘重而堅持不住了。
後金軍剩餘的不到一半人馬,在一陣驚慌失措的叫喊聲中一鬨而散,逃向了多鐸大部隊所在的方向。
後續的華夏軍蜂擁著度過了復州河水上了河岸,追著那些後金軍就是一陣急速的砍殺。
因為是在河岸邊上進行阻擊戰,所以,後金軍把戰馬留在了後面的安全位置,這會兒,忙著逃命了,很多後金軍士兵,居然連戰馬都來不及去牽,慌不擇路的就往南面逃去。
復州河對面戰馬上停駐檢視戰況的扎克丹一看渡口已經被打通了,一揮手,傳令兵立刻會意。
不一會兒,偵察營剩餘人員就牽上了之前作戰時候拴在這邊樹上的戰馬,拖著馬匹就開始過河。
然後各營指揮官和政工人員迅速的帶領大部隊騎兵開始涉水渡河。
人數一多,就容易出現各種狀況,在部隊上岸的時候,又因為河床高度的原因,產生一些混亂。
偵察營和騎馬步兵營的戰馬大多數都是蒙古馬,各自比較矮小,有些時候一時間上不去岸上,戰士們只能從戰馬上下來,連拖帶拽的想要把馬匹弄上去。
他們停住了,而後續的其他的馬匹,卻又在不斷的從對岸下河,向著這邊過來。
於是,就在渡口位置上形成了交通擁堵狀況。
華夏軍第一混成旅右翼部隊的陣形,也因此而變的混亂不堪。
而恰恰就是這個時候,南邊的道路上煙塵瀰漫,很明顯,是正在往復州城回撤中的後金軍多鐸所部,正在拼命的往這邊渡口位置趕來。
扎克丹看了看最靠近己方的煙塵所在位置,皺著眉頭對後面的副官催促著說道“讓各營加快整隊的速度。同時,通知騎馬步兵營,讓他們把馬匹交給後勤部門看管,以步兵行軍狀態渡河,然後在靠復州河的一側列陣,準備迎敵。”
······
“營部直屬連特務排優先過河,然後是直屬連的幾個步兵炮組。
“其他各連在最後序列,以各自的番號為順序過河。直屬連其他輔助單位,排位順序為最後。”
“步兵炮組做好發射準備,優先採用榴霰彈。”
騎馬步兵營的營長看到前面騎兵部隊渡河上岸的時候有些混亂,立即對著傳令兵咆哮了起來。
傳令兵手執營旗迅速的跑出去傳達命令了,營長還是不放心,又加派了一名傳令兵,第二次傳達自己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