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夏軍的騎兵陣列之中響起一陣讓後金軍感覺很是陌生的軍號聲後,一部分騎兵也從佇列裡面走了出來,往側翼方向移動了起來。
雖然這是一種在以前和明軍對戰的時候,從來沒有聽到過的號聲,可是,現在的多鐸可沒有時間去思索這些奇怪的事情。
多鐸想要以騎兵牽制華夏軍騎兵的戰術,可以算是初步奏效了,現在,他們這千多號人能不能安全脫身,就全接下來的步兵戰鬥了。
多鐸手上的步兵人數,比眼前前來攔截的華夏軍要稍多一些,但是,華夏軍掌握著武器裝備的優勢。
互相抵消了一下後,誰也不知道接下來誰能獲勝,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士兵們自身的戰鬥力了。
此時,後金的步甲們拋開了戰馬在另外一邊完成了列陣的相關行動,在他們的軍陣中,刀槍林立一片肅殺。
多鐸騎著戰馬來到佇列的最前方,目光掃視了一圈以後揮了下手,傳令兵立刻吹響了海螺號,緊接著戰鼓也一起響了起來,後金的步兵們慢慢的開始前進。
華夏軍步兵陣列那邊,同樣也是一聲軍號響起,一直坐在地上休息著的戰士們紛紛起立,黑漆漆的步槍槍管密密麻麻的排列在隊伍的上空,幾乎遮住了他們背面的背景。
緊接著,華夏軍那邊又是一聲軍號響起,跟著軍鼓聲急促的響起,隨即又變成了節奏整齊的行軍調子,騎馬步兵營四個步兵連的步兵戰士們開始移動了起來。
華夏軍所組成的陣列緩緩的向前方移動著,而每個陣列的最右邊位置上,走著的是各連的連長和打著連旗的旗手,相應的,在最左邊的位置上,走著的是連裡面的副連長。
正副連長、指導員在隊伍的前後不住走動著,不時的提醒佇列裡面的各班排長、士官長們注意留意某一個位置上的隊形。
後金韃子步甲們所列出來的陣列,在多鐸的命令下,不斷的拉大、拉長著。
後金軍原本就是在數量上佔有優勢的,在拉開了陣列寬度以後,華夏軍步兵陣列所需要防禦的寬度也就相應的變大了不少。
為了不被敵人的步兵給包圍,從而失去戰術優勢,被敵人夾擊,華夏軍的步兵陣列也做出了改變,從兩前兩後的佇列,變成了四個並排行進的佇列。
敵我雙方,在巨大的戰鼓聲中,慢慢的,一步步的,堅定的接近著。
後金軍模仿自華夏軍前身煊軍方陣的長矛陣列,讓他們的腦袋上面佈滿了不斷輕輕晃動著的長矛。
後金軍不但學了陣形和武器,就連一些細節問題也學了個全乎,比如說是持矛行軍的方法。
韃子的步甲士兵們把長矛豎在了身體的右側位置,右手握在長矛的底部,而左手握著矛杆,一步步的隨著戰鼓的點子,在緩緩的移動著。
畢竟,如果不使用正確的持矛方式的話,足足4米多長的長矛,平舉起來是十分吃力的。
如果採用這種持矛方式的話,等到了交戰距離之後,再把長矛給放平,就能節省很多的力氣。後金的軍官們又不是傻子,既然知道了這種持矛的方式,是不可能不去學習的。
“都記住了啊,咱們現在可沒有裝備長矛,大家手裡頭的步槍,就算是插上了刺刀,也遠遠短於後金韃子們手中的長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