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當東江鎮幾位前來覲見新君主的軍頭,聽到君上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讓他們在這將近一年時間裡,逐漸敬畏起來的稱謂的時候。
東江鎮的這幾位軍頭,都有些手忙腳亂,甚至是不知所措起來。
陳信這個名字,在七年之前,還默默無名,沒有任何人關注。
可是,自從七年前,阿敏自立開始,這個名字,就不斷的出現在大明的朝堂、軍隊、民間等等群體之中。
而隨著華夏王國的逐漸擴大,勝利越來越多,和明軍各邊鎮、軍頭之間的韃子人頭交易的頻繁,陳信,無論是在明國,還是後金,都是一個噩夢般的存在。
他們這幾個雜號的,甚至都不一定被明庭承認的將軍,突然間見到陳信本人,心中的慌亂也是情有可原。
而警衛旗隊那審視的目光,也讓幾位軍頭有些心頭髮毛。
實際上,他們幾個在這裡,並不是有什麼陰謀詭計的東西,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接到陳信要他們前往拜見的命令。
東江鎮雖然現在已經歸屬華夏了,但這只是暗地裡的措施而已。他們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劃歸到華夏軍的作戰序列當中去。
華夏方面,兵部統計了東江鎮的兵馬數量和武器狀況,用以發放軍餉、軍糧和相關的物資。然後,也只不過是派了一堆的政工人員前來監督、改造這支舊式的軍隊。
情報部門也沒有太過在意這一支戰鬥力並不是太高的隊伍,安插了幾個情報員,金錢收買了幾個線人,初步保證這支軍隊不會被人突然拉走之後,也就不再關注了。
畢竟這一段時間以來,整個華夏的重點,都放在了和後金軍之間的戰鬥上面。這可是華夏掀開戰略反攻的第一步,具有重達的歷史意義。
在這一系列的緩慢改造的過程中,現階段的東江鎮兵馬和華夏軍之間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就以傳達命令為例子來說明。
在華夏軍中,兩支相隔100公里以內的隊伍,互相之間傳達檔案,就算是最慢的時候,甚至都用不了1個小時的時間。
而且,這兩支軍隊所駐紮的兩地之間,無論是有高山還是河流,甚至是大海、絕地,都無法阻擋這種快捷的傳遞訊息的速度。
而東江鎮兵馬呢,哪怕是全部平原的地區,以最快的速度來計算,他們也無法在三個小時之內把檔案送到目的地去。
今天,警衛旗隊的成員們認為,半個小時之前送往200米之外一座小島上的命令,早就送到相關人員手中去,並且,接到命令的人也已經起身渡海了。
可是,實際上呢,那道命令,過了半個小時了,都還沒有從海邊的營地送到毛承祚等人的手上。也就更加談不上什麼啟程前往覲見華夏君主了。
這就是造成警衛旗隊成員們誤會的原因之一了。
而另外一個造成了今天這場誤會的原因,就是衣冠冢負責人的回答。
警衛旗隊的人早在陳信正式上山之前,就詢問過負責人,今天有沒有陌生人上山。
當然,他們在詢問的時候,是不會吐露出,陳信來了這種具體訊息的。警衛們找的是其他的藉口。
他們只說了有貴人仰慕毛總兵的功德,準備帶著一大幫人前來祭拜一下,所以事先打聽一下上面有沒有什麼陌生人,免得因為人多而衝撞了別人。
而衣冠冢的負責人呢,沒有明白警衛們找他詢問事情的緣由,並不清楚這裡面到底有多大的干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