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又經歷了黃太吉在大軍護衛之中,被人強闖軍營殺掉的大事件,石廷柱更是驚悚萬份,整天惶惶不可終日,帶著一小隊人馬從小路就逃了出來。
去年大淩河之戰後面的那段山中逃亡中的悲傷經歷,真的是讓石廷柱刻骨銘心的記在心中。
現在要讓他再次面對華夏軍,並且還是直接面對這列陣好的華夏軍,一路衝過去,他的腿都有些打顫兒了,下意識就有些縮卵了。
李九成完全想不到和他一起作戰的友軍軍官是這麼的不靠譜。
同時,李九成也並沒有看錯身邊這幫名叫烏真超哈的包衣軍的戰鬥力。
在原來的歷史上,從烏真超哈到入關前的漢軍八旗,也就是使用火炮還算湊合吧,在面對面的戰陣對決上,基本上就沒有過什麼好的表現。
更重要的是黃太吉對漢人的態度是既要用,也防備。
在黃太吉主政的一段時間內,後金極具快速的擴張著,可只要漢軍的人數一膨脹起來,黃太吉就會尋找一些芝麻綠豆大小的錯漏之處,來處罰手下的漢人官員。
然後再找藉口拆分一部分的漢軍,從一旗一旗的,一直拆到了八旗為止。這種部隊,確實是無法打硬仗的。
此時,軍中的大鼓聲漸漸的響了起來,下面的那些個甲喇額真、牛錄額真們,也自覺的領著步兵往對面的華夏軍陣列走去。
前文說過多次了,因為裝備了後裝的燧發滑膛槍,所以華夏軍的陣型排列的比較密集。
因為壓縮了戰士們站位之間的空間,所以正面的陣線並不算是太長。
和華夏軍正面相對的後金軍3000步兵呢,則因為裝備有很多的火繩擊發的鳥銃,為了安全起見,士兵們之間互相的間隔至少在半米以上。
這麼以來,後金軍步兵組成的陣線,就要比華夏軍的陣線長出很多了。以這一優勢,嶽託制定了以烏真超哈正面進攻,天佑軍從側翼迂迴的戰術。
後金軍漢軍部隊的火槍兵們,一個個的身上都掛慢了大大小小的發射藥壺、引藥壺、鉛彈包,手上或者是身上還纏著一圈一圈的火繩。
這些士兵們,一邊注意腳下的道路前進著,還要一邊留意著手中粘著的火繩頭兒,走的非常辛苦。
而且,他們剛一開始走動,那掛的到處都是的瓶瓶罐罐們就會互相碰撞起來,發出凌亂而嘈雜的聲音,後金軍步兵陣列的隊形也就在這噪聲中慢慢的散亂了起來。
石廷柱派幾個甲喇分別領步兵的中軍和兩翼位置,他自己則帶領著精兵,小心翼翼的躲在後陣之中。
實際上,發展全火器部隊,並不是黃太吉多麼的有先見之明,在後金軍中,幾乎所有的高層度只知道大力發展火炮,對於火槍更本就不重視。
之所以弄出全火器部隊,就是黃太吉為了擴軍,壓制原有女真八旗施展出來的手段而已。就連黃太吉本人都沒有指望過這些所謂的鳥銃手們,能單獨出戰。
所以,烏鎮超哈的軍官們,甚至都不知道怎麼用鳥銃兵來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