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六十六章 御書房的小朝會

京城!

御書房內,炎武帝身穿龍袍,坐在書案後面,手裡拿著一份奏摺,眉頭緊鎖,而在書案對面,站著數位大臣,為首的就是宰相徐肱,其次還有六部尚書。

炎武帝看了一會兒奏摺之後,放下奏摺,看向面前的朝中大臣,開口道:“朕收到了從康城八百里加急送來的邸報,西征軍發生瘟疫了,這件事,眾愛卿怎麼看?”

康城出現瘟疫的情況,他們都是知道的,畢竟,西北的邸報送來之後,首先就是送到他們手裡的,然後才會呈交給炎武帝的,他們自然清楚這件事,所以在炎武帝問詢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感到意外。

“啟稟陛下,這是天災,是上蒼示警,乃不祥之兆,臣祈求陛下,撤兵吧。”戶部尚書屈博裕朗聲道。

炎武帝瞥了一眼屈博裕,皺了皺眉頭,然後看向其他人,問道:“其他愛卿怎麼看這件事?可有解決的辦法?”

其他幾位大人聞言,面面相覷,一時之間也沒有人說話。

對於屈博裕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在場的人心裡都很清楚。

十六年前,炎武帝登基,隨後就御駕親征北蠻,雖然把北蠻打的抱頭鼠竄,可是,也給朝廷的財政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不過,在炎武帝之前的幾位帝王,都沒有對外作戰,休養生息,給大炎王朝積攢了一份不菲的家產,北伐問題不大,雖然北伐最後功虧一簣,大炎王朝並沒有佔據多少疆土,可是,在這場戰爭當中,大炎王朝從北蠻掠奪了不少財富,這場戰役不但沒有虧本,反而還有盈利。

前年,時隔十餘年,炎武帝下旨西征,沒想到鎮西大將軍秦嘉涆兵敗,導致二十萬將士戰死沙場,這給了大炎王朝當頭一棒,單單西征這件事,就給大炎王朝的財政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雖然秦嘉涆連下兩國,掠奪了不少財富,可是,秦嘉涆拿下的兩國,都是貧瘠的王國,財富真的沒有多少,跟大軍西征的支出對比起來,獲利不多,最後兵敗,更是讓這次西征賠了不少錢。

雖說不至於傷筋動骨,可是,在事後,為了安撫這些戰死將士的家屬,朝廷也是出大血了。

再加上,去年的再次西征,有了上一次的教訓,這一次,朝廷可是在各方面都準備的無比的充分,所以才有了殷元魁在短時間內連下六國,可是,這種充分的準備,完全是用銀子堆出來的,更何況,在去年的時候,大炎王朝是三線作戰,既要跟西域人打,還要跟北蠻和南夷打,支出更是誇張。

雖然殷元魁在連下六國之後,掠奪了不少財富,可是,跟大炎王朝這兩年多的支出比起來,只是填補了一部分漏洞而已,說到底,大炎王朝還是虧了。

本來,很多人都以為西北戰事會很快結束的,沒想到,現如今的西征軍卻陷入了泥濘當中,大軍一日不回來,就需要源源不斷的砸錢,而作為管理朝廷財政的戶部,自然是很擔憂的,那可都是真金白銀啊。

在去年殷元魁拿下六國,無力繼續西征的時候,屈博裕就開始上奏要求撤兵,如果不考慮其他的利益的話,屈博裕這種建議也無可厚非,畢竟,國庫是不能空虛,不然,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很危險和麻煩的事情。

現如今,西征軍爆發了瘟疫,既是天災,也是人禍,正是撤兵的好時機,在屈博裕看來,連帶康城在內的六國,都是貧瘠苦寒之地,掠奪是可以的,但是,長期佔據,對於大炎王朝來說,不但不是好事兒,反而會加重大炎王朝的財政支出,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與其這樣,還不如撤兵好了。

不過,這種話,他自然不能說的那麼直白,需要找一個好一點兒的藉口和理由,而瘟疫的爆發,說成是上蒼預警,不祥之兆,那在合適不過了。

對於屈博裕的這點兒小心思,在場的人都知道。

兵部尚書童貫在沉默一番之後,開口說道:“我不贊同屈大人的撤兵提議,康城在內的六城是前線將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豈可說放棄就放棄,至於說瘟疫,這種事情時有發生,我相信殷元魁大將軍能處理好這件事的。”

童貫是童真的父親,今年已經六十多歲了,其曾經也是軍武當中的一名悍將,能征善戰,無論是在領兵作戰方面,還是在謀略和治軍方面,都是極為出色的,在軍武當中摸爬滾打幾十年,後來,因為表現優異,就被上一任皇帝召回長安,擔任兵部侍郎,而在炎武帝登基之後,他依舊是兵部侍郎。

在上任兵部尚書因為西征兵敗,而被流放之後,他就成功的上位了,童貫之前就在西北待了幾十年,也知道西北的情況,他是極力主戰的,另外,他還是僕射房鉅鹿的學生,於情於理,他當這個兵部尚書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的。

“我贊同屈大人的撤兵提議。”吏部尚書附和道。

“我附議!”禮部尚書也說道。

戶部和禮部其實一直都不太贊同作戰的,對於吏部來說,他們管著整個大炎王朝的官帽子,而打仗就意味著功績,不管是打贏了,還是打輸了,肯定有人需要下去,有人需要上來,不管是上去還是下去,都需要吏部去權衡,去實施,這對於吏部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工程。

禮部更不用說了,他們負責整個朝廷的各種禮儀,平時的朝政,一般都沒有他們說話的份兒,但是,打仗這件事,畢竟是粗鄙的行為,至少在他們看來是這樣的,反對也很正常。

“陛下,千萬不能撤兵啊,這可是我們用數十萬將士的鮮血換來的,萬萬不能撤。”工部尚書連忙說道。

“陛下,不能撤!”刑部尚書也說道。

原本炎武帝是詢問眾愛卿對瘟疫這件事的看法和解決的辦法,沒想到,他們卻開始轉移話題,開始就撤不撤兵這件事,展開了爭論。

對於這種情況,炎武帝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很多時候,不管是在御書房的小朝會,還是在金鑾殿上的大朝會上,類似的情況經常出現,明明是在說這件事,可是,到了最後,卻扯到另外一件事上,而正事沒有解決,反而在一些小事兒上鬧得滿地雞毛。

炎武帝看了六部尚書一眼,最後,看向徐肱問道:“徐愛卿有何看法?可有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