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42 末路與曙光

“品牌大的產品,它自然也要保證自己更多的利潤,不可能會把很大的一塊放給你。”俞興的思維逐漸捋順,“而且,畢總,咱們不能光在垂直細分這個圈裡打轉,有個問題很關鍵,像淘寶、京東這樣的綜合類電商平臺,它們也開始把觸手往下伸進細分品類裡,你還能剩什麼優勢?”

畢勝毫不猶豫的說道:“我比它快啊,我比它能積累更多的細分使用者啊,我本身可以建立專業賣鞋的品牌調性啊。”

“就拿鞋類來說,使用者最喜歡的就是那幾個牌子,什麼耐克、阿迪達斯、李寧……它們又不會獨家給你,大平臺能給出的優惠可能更多,本來綜合平臺的流量更大,這樣流量和優惠撲過來,你還能有什麼所謂的優勢嗎?”俞興繼續發問。

畢勝嗤笑道:“照你這麼說,垂直電商都會死掉的,那就不用做了。”

俞興攤手,一副你說的有理的樣子。

畢勝忽然不自覺嚥了口唾沫,聲音放緩了些:“那你有什麼說法?”

“我覺得咱們可以算一筆賬,也是給做垂直電商的朋友們算一筆賬。”俞興不急不緩的說道,“咱們解剖一個垂直電商的公司。”

畢勝還沒來得及問怎麼解剖就聽到俞興拋來的問題。

“畢總,垂直電商公司是不是就大致這些成本類目,物流、倉儲、退貨物流、客服、技術、管理層、推廣、包裝。”俞興把手伸出來,一個一個手指列舉。

他想了想,伸出第九個手指:“哦,應該還有個代收手續費,這些加起來的總成本得有多少?就是,你賣100萬的鞋,你要配多少錢的物流?又多少錢的倉儲?客服、技術等等圍繞這100萬的貨要花多少錢?”

不是老闆就對這些門清。

最起碼,畢勝就沒法立即給出答案,但他也不覺丟人,直接拿電話出來撥給同事。

節目錄制暫時放緩了,臺下也有觀眾在猜測和試著計算。

俞興掃了一眼,另一邊的李靜兩眼放直,怕不是也在心裡默算。

他不是需要一個特別精準的數值,上下浮動都屬於可接受的範圍。

畢勝一邊打電話,一邊乾脆問節目組要了筆和紙,然後一項項相加,物流要有10%,退貨的反向物流差不多3%,倉儲要有10%,技術和客服加起來5%,管理層10%,市場推廣10%,代收手續費2%,包裝1%。

這些加起來就是51%。

畢勝驗算了兩遍,已經意識到什麼,頭上開始有點冒汗。

他看著數字,沉默一會,報了出來:“我這邊差不多51%。”

也就是,賣100萬的貨,公司的整體成本差不多在51萬左右。

俞興聞言也吃了一驚,你們死的合理啊。

他往前傾了傾,尋找李靜的目光。

雖說兩人先前有些小小的不愉快,但李靜這會也遞了個差不多的眼神。

俞興又問一遍:“確定是這個數嗎?確定是這麼高嗎?”

畢勝比了個手勢,重新撥通電話,再次驗算這個數字的真實性。

這次速度就很快了。

畢勝說道:“平均下來或許能壓到45%。”

俞興聽著他的語氣,覺得有點可憐巴巴,果斷道:“好,就算45%,那你們賣鞋的毛利能做到45%嗎?”

價值100萬的鞋,樂淘網要把它們賣出去就需要支付45萬的成本,這批100萬的鞋如果有45萬的利潤,那才能保證整個公司的盈虧平衡。

問題在於,標品的鞋類要倚仗品牌,品牌方能留出來多少給樂淘網這種網上渠道?

畢勝苦思片刻,說道:“我們擴大規模就有機會降低成本。”

“畢總,我不是要打擊你,但是,不要說鞋類了,放眼整個電子商務市場,毛利能超過45%的品類恐怕都是鳳毛麟角。”俞興提醒道,“電子商務的競爭必然會越來越激烈,現在的毛利都必須往下進行很大的調整。”    他又說道:“你們能擴大規模,那些原本規模就大的平臺就不能擴大嗎?”

真攻夫的蔡達彪這時有了反對意見:“俞總是危言聳聽,擴大規模,佔據市場,打造品牌,這些就是垂直電商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