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凱在18號的上午才得知百曉生規劃的變動。
然後,他很難不給出抱怨:“Kathy,你就自己抓這個專案吧,反正他也是直接找你,我就是個打雜的。”
徐欣只笑:“直接找BOSS,效率就是高,你覺得俞興想要的估值怎麼樣?”
“從現在這個使用者體量來看,肯定是高的。”劉建凱從年前就在跟百曉生這個專案,對它的資料很熟悉,昨天知道最新的數字之後也思考了許久。
他坐在老闆對面,拿筆算了算百曉生的情況,隨即說道:“現在不知道俞興的這個26萬有多少水分,但百曉生的日活一直很高,就算它這個月結束確實有貨真價實的26萬使用者,未來三個月也需要完成24萬的指標。”
“百曉生上個月的日增使用者大概在1400左右,三月上半個月有唐駿事件的暴力拉昇,現在還多個紫砂煲事件的維持,日增使用者差不多也就在2000左右,比二月提升42%。”
“未來三個月的使用者增長需要維持在每天2700左右,比三月還要高35%。”
“俞興提到的使用者自我增長確實存在,但那要等總體規模進一步乃至進兩步擴大,現階段主要還得依靠線下的廣告推廣。”
“這樣算下來……”
劉建凱結合最新資料又進行了一些倒推,說出想法:“年中的這個目標是有難度的,芬眾的線下滲透是需要時間的,這條線的漲幅也會趨於平緩,百曉生必須繃緊了發展才有希望,又或者,它再出現類似唐駿這樣的刺激性流量。”
“嗯,不是做不到,但都需要條件,百曉生想要達到50萬這個數字,它現在的錢是不夠的。”
“但它又想以未來50萬的目標放在現在拿錢,再談下一步的300萬使用者,這就不太平衡。”
他把資料遞給老闆。
徐欣接了過來卻只看了一眼就放下,思考著說道:“但我看俞興還是很有信心的。”
劉建凱笑道:“創始人要是沒有信心或者不表示出來信心,還怎麼拿錢?”
徐欣微微搖頭:“他不像是盲目自信,百曉生這個網站從成立起來,它的發展是很迅速的,策略也很合理,他的信心是建立在這些之上的,你這個資料推算囊括了一定的增速空間,但是……”
她思考了好一會才繼續說道:“但是,應該說,俞興是在相信他建立起的這個網站機制仍舊會出現類似唐駿的事件,也就是你說的刺激性流量。”
徐欣拿筆,羅列百曉生上線以來的大小事件,大學生、網際網路婚戀、攜程、唐駿、紫砂煲……恰好是平均一個月一件。
她把筆記本推給副總裁,問道:“你覺得這是必然還是偶然?”
劉建凱默然,未知的外部事件不可控,但這種一個月一出的情況顯然不是偶然。
片刻之後,他只能答道:“必然性寓於偶然性,偶然性背後隱藏著必然性。”
“這種事雖然是個變數,但我們也應該把它的權重再提升一些。”徐欣沉吟道,“俞興很聰明,經歷過昨天的事之後沒有上頭,而是試圖推動網站規避風險。”
劉建凱笑道:“再怎麼規避,這樣的機制放在這裡,那就是要踩著其它公司上位,但集中在網際網路行業確實更安全。”
徐欣微微點頭,提筆在筆記本上打了一個大大的“√”,不無期待的說道:“我現在已經很想知道下一個是誰了。”
不管下一個是誰,百曉生都將繼續迎來發展。
……
美地紫砂煲的事情沒有到此為止。
事情做都做了,叔叔上門都上門了,媒體報道都報道了,自然也就得進行下去。
此外,俞興幾個人也認真琢磨了這個情況。
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初步的後怕過去之後,大家普遍覺得在這次意外的背後是虛弱。
要真是那麼強,直接讓本地的來按我們就是了,還繞著彎子從小地方找人麼?
如果美地真的想以這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手筆可能也不是這樣,本身這件事就是旗下子公司的生活電器製造公司,再推至本次登門的人,涉及的可能就是更上游的供應商。
這麼一推一想,堂堂海歸博士就更沒什麼好怕的了。
不過,俞興也不需要借題發揮,只是讓人客觀描述這個事情就行,或許這種性質的操作一直存在,但如今的網路上還湧動著樸素的是非觀。
百曉生的許多使用者都是因為吃瓜看樂子湧進來,自然對來自網站員工描述的事件感覺有意思,只是,除了他們,網站裡也有網易、搜狐、企鵝等網站的記者。
網易對百曉生這個網站了解的比較早,像企鵝等門戶的記者,幾乎都是因為近期打工皇帝的事才真正留心百曉生,但不管早晚,他們幾乎都意識到荒誕背後的嚴肅性,也在考慮如何報道這次的事情。
俞興是又一天才接到網易記者的聯絡,試探採訪的口風。
他對於這種接觸並不奇怪,像自家公司裡的孔惠琳,她是入行沒多久的小記者,行事多少有些稚嫩和天真,而對面是從業許久的老記者……自己又沒被打死,報道事實上就可大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