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新聞臺的主持人都被周易這話給逗笑了,用來活躍氣氛的女嘉賓主持更是直接笑得東倒西歪,哪怕是收斂後肩膀都是一聳一聳的,整個演播室內一時間充滿了歡快的氛圍。
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卻在完美回應了問題的同時還保持住了周易一貫以來的外在人設,這可是在臺本上沒有寫的答案——
很明顯,上了臺之後的周易又開始了他的自由發揮。
“你真的是這麼認為的嗎斯派克,你應該知道我們這個節目的收視率還不錯。”把笑容憋回去的主持人開始控場了,幫忙補充了一句。
“當然。”
周易拽了拽自己西裝的下襬,一副無辜的天真表情:“為什麼你們會有這個疑問,我以為這應該是每個人的共識了。”
“我相信你應該會受到挑戰的,斯派克,這裡可是英國。”
笑過之後的女嘉賓假意鄭重其事道。
對於周易來說,這只是一個常規的電視訪問,屬於是給他打廣告用的,順帶強化一下自己的帶英粉絲忠誠度——
但對於正在看電視的伊娃·格林來說,她多少還是有點羨慕周易這種表現出來的自戀型外在人格,俗稱大心臟。
是的,羨慕。
今年已經24歲的她已經有了一部許許多多文藝片演員們可望而不可及的作品——《戲夢巴黎》。
1968年,法國文化部試圖解僱亨利·朗格盧瓦,卻沒曾想這一舉動徹底點燃了學生的怒火,引發了一場波及整個法國的學生運動浪潮,史稱五月風暴。
法國的大街小巷佈滿了那位來自於中國的教員畫像,無數學生在他的精神激勵下與警察對壘。
《戲夢巴黎》的歷史背景正是源自於此。
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用這部影片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巔峰尾巴,借電影哀嘆於美國的庸俗不堪、歐洲的註定衰弱,並以此向那個充滿了理想主義者的時代致敬。
這是伊娃·格林的個人第一部主演電影,為她贏得了藝術上的肯定,但也為她帶來了生活上的非議。
事業上被看出了影片端倪的部分歐美電影人攻擊,生活中也因為影片裡頻繁出現的大尺度鏡頭而飽受非議。
而後者,正是她想要學習跳傘來發洩壓力的動力源泉。
家人倒還好,雖然她爹是個牙醫,但畢竟她媽、她姑姑曾經都是個演員。
但她過去的高中同學、初中同學甚至於街區附近相熟的家庭、朋友,背後針對她的議論卻從來都沒有停過——
因為她以前走的並不是藝術路線。
那時候她的夢想其實是當個考古學家,喜歡研究古埃及的文物,為此還學習了三年的象形文字。
17歲到英國拉姆斯肯特學習英語,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她應該會走上一條考古學家的道路。
但最後,她還是受了母親與姑姑的影響開始對錶演產生了興趣,並以母親姑姑的人脈為跳板,半路轉行開始正式系統的學習戲劇表演。
《戲夢巴黎》上映後,本以為自己心理強大能直面流言蜚語與指指點點的伊娃·格林顯然還是高估了自己,不得已之下只得來英國學跳傘發洩自己,也是給自己找點事做——
《戲夢巴黎》之後,雖然她憑藉著精湛的演技出名了,還贏得了第17屆歐洲電影獎的最佳女主角提名,但很明顯2004年的法國文藝界不喜歡走這條文藝路線的伊娃·格林。
尤其是這部電影中還直接出現了那個中國男人的畫像、他的號召,她也不怎麼聽話,時不時說些自己對這部影片的一些藝術見解。
於是,她在法國文藝界沒戲演了。
最起碼目前是這樣的。
也算是被迫轉型的她接了一部法國的商業片《紳士大盜》,是個爛片,她一眼就看得出來的那種,但礙於自己在商業片裡沒咖位,還是硬著頭皮去演了個配角。
想讓她回去低頭認錯那是不可能的,大不了就去好萊塢,憑藉她的演技演演配角都能混飯吃。
實在不行重操舊業,回家學考古去,家境負擔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