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周易的歌,她更羨慕周易在鏡頭前接受採訪時的這種姿態——
因為她喜歡的是古典樂。
在藝術屬性上,古典樂畢竟是現代音樂史上無可爭議的NO.1。
她也會製作一些純音樂。
比如《戲夢巴黎》這部電影,她不僅是主演,同時還根據影片的藝術內涵完成了片中幾場配樂的編寫和主題曲的創作,實打實的藝術天分溢位了。
“只能說不愧是法國人。”
同樣在酒店看著自己參與錄製的節目播出,周易摩挲著下巴,將錢江送過來的資料扔在了茶几上,喝了口紅茶:“藝術天賦確實可以。”
“我說之前她怎麼不找你要聯絡方式,看起來她指不定就是那種喜歡站在藝術鄙視鏈頂端的女人。”
吃著哈密瓜的錢江樂呵呵的調侃了一句。
眾所周知,在世界範圍任何一個國家的現代音樂鄙視鏈當中,古典音樂都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人上人存在。
連周易的一些歌都是取材於這些古典音樂的。
“拉倒吧你。”
周易雙手枕在腦後,悠哉悠哉:“不過她這風格倒是很不符合我對法國人的刻板印象。”
沒記錯的話,這位是後來寧願丟機會丟角色也不願意向好萊塢權利大佬韋恩斯坦舉起雙手做出法國軍禮的,把向來無往而不利的韋恩斯坦都給搞得氣急敗壞了,這一點就很不法國。
錢江:“……”
我滴個乖乖,這是能說的?
“少看點那些有的沒的,萬一以後說漏嘴沒人能幫得了你,這裡可是英國。”錢江也只得慶幸此刻只有自己在場了,連助理都不在。
這要是被英國媒體捅出去,那樂子可就真大了。
英法百年友誼可不是吹的,有這種侮辱人的言論出來,那英媒那可不得敲鑼打鼓恨不得拿著個大喇叭去法國街頭重複一萬遍。
眾所周知,英國人對於辱法的追求從未停止。
而對於法國媒體來說,辱英這種事同樣也是他們所擅長的——
就在英國天空新聞臺對周易的採訪節目播出後,在法國也拿下過冠單、在法國也有著較多粉絲的周易便立刻得到了法國電視臺的偏愛。
第二天,法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全國性電影片道TF1(Télévision Franais 1)旗下記者瑪埃勒就以最快的速度曲解了周易的含義,並第一時間趕到了嘲笑帶英的現場——
“很明顯,英格蘭人在自己的地盤上遭到了斯派克的輕視。我不是很想說這句話,但上帝,這群英國佬身上有一星半點的藝術細胞嗎?不,他們沒有,他們只有炸魚薯條……”
法國綜合性電視臺iTELE記者盧卡斯更是直接公開嘲諷英國人面對周易的無能為力——
“面對周易的強勢入侵,英國樂壇就像是一個任由他索取的可憐女人,你懂我的意思嗎?他們連一個小小的冰島都收拾不了!”
“斯派克在英國足足擁有13首冠軍單曲,上帝,他總共也才只發了兩張英文專輯……”
周易目前一共二十多首歌,在英國去了一大半都是冠單。
他在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四個國家的冠單數捆一起都不如英國一家。
這就是沒有藝術細胞只能任由外來者予取予求的鐵證!
英國人,冒充藝術國度!
這下輪到英國媒體不爽了——
他媽的你們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