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素縞。
在這靜謐的山林裡突然出現這麼一個村莊確實讓人覺得有些詭異。
“這應該是村上有白事吧。”
“那我們去不去啊?”
“去吧,應該不打緊,紅白事什麼的也正常呀,這個點了,如果能到村裡找老鄉買點吃食也好,帶的麵包乾糧什麼的確實不好吃。”
“有點不太好吧,人家辦白事呢。”
眾人議論紛紛。
最後研究了一下,一行人還是覺得去村裡看看,一來是大傢伙都不想吃乾糧,但吃什麼倒是不重要,實在不行乾糧對付對付也可以了,就是隨身帶的水大家都不多了,需要找地方補充了。
一行二十多人浩浩蕩蕩的循著路進村了。
村口有一棵老槐樹。
兩條中華田園犬看到一行人,開始狂吠起來。
有個老漢從村口的屋裡出來了。
“你們是什麼人。”老鄉講的不是普通話,南昌客家話,好在今天來的作家也大多是本鄉本土的南昌人,雖然口音有些許不一樣,但都聽的懂,也會說。
“老鄉,我們是省作協的作家,到山裡採風來著,路過你們村,想來歇歇腳,買點飯和水。”
老漢打量了一下一行人,看著一個個都穿的挺得體,而且年紀也大多都不小,倒是不像壞人,於是點頭道,“行,你們進來吧。”
說著,老漢驅走兩條中華田園犬,引著眾人進屋。
老房子,屋子小,而且有些昏暗,屋裡也佔不開腳,半數人都站在了屋子外邊朝裡望。
夜光倒是進去了,四處打量,很普通的老房子,家裡的物件都有些老舊,廳上是一個長條大廳桌,去過農村看過老房子的應該都見過,桌上擺著張黑白照片,是位老奶奶,應該是老漢的老伴了,供奉著一個神臺,香爐裡插著香火,前面還點著蠟燭,白色的蠟燭。
老漢端出來幾條老舊的發黑但卻很敦實的長條凳子請大家坐下,但老漢家裡就幾條凳子,大傢伙也不夠坐。
老漢想了想,“你們是要吃飯是吧?”
“對,對,不知道方不方便。”
老漢頓了頓,沒有回答方不方便,反而問道,“給錢嗎?”
“給,當然給,哪能白吃啊。”
老漢:“要吃的好點還是差一點。”
“都行!”
老漢點點頭,“給錢就行,那就去村祠堂吧,那寬敞,不然我們這小家小戶的你們這麼多人也施展不開,去祠堂,那地方大,而且敞亮,我去招呼下村裡的人,一起給你們拾綴拾綴。”
眾人點頭,跟在老漢身後往祠堂的方向去。
農村的祠堂很多都是多用的,不僅僅只是祭拜祖先,一般村裡有什麼集會或者紅白事聚餐很多都是在祠堂操辦的。
路上已經有不少村民出來看熱鬧了。
好奇的村民問道:“老倔頭,幹啥呢?哪帶來這麼多人。”
老倔頭就是老漢,“外邊來的,想到我們村裡吃個飯,他們人多,我帶他們去祠堂,你也招呼你婆娘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