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小青山的發展吧。
一年裡,小青山兩個礦場人數還是沒什麼太大的變化,基本已經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著採礦的工作,因為都是露天礦,並沒有什麼井下作業的安全問題。
而且漢耀兩處礦場使用炸藥的工人現在都已隸屬火藥廠,前有曲正乾立規矩,後有毛光廷完善制度,兩人都是吸取著徐建寅被炸死的教訓,對於火藥的管理頗為嚴格,人員也是搭乘火車不斷輪換培訓,火藥使用安全方面從未出過一點兒問題。
再說兩處礦場的產量,從去年11月底到今年11月底總共1整年的時間裡,煤礦廠工人1700多人,總計開採煤礦57萬多噸,除了運到冰城的三分之一,多的儲存在小青山火車站的3座煤場裡,堆積成了一個個煤山。
鐵礦廠工人1200多人,總計開採鐵礦石42萬多噸,也是小部分運抵冰城,另一部分儲存在鐵礦廠礦區,這些暫時都可以稱之為漢耀的戰略儲備。
也是漢耀鍊鋼廠如今的規模,著實吃不下這些量。
除了開採與儲存之外,小青山聚集區的發展是也是頗為亮眼,因為有著完整的規劃,一座依託煤場形成的小鎮正在逐漸成型,現在的小青山聚集區,已經逐漸成為了科爾沁草原上一座蒙漢雜居的重要據點,目前有著2萬多戶,將近5萬人常駐,剩下有著2萬人的牧民屬於流動人口,在過冬的時候,這些人會帶著帳篷駐紮在小青山聚集區的外側,這裡充沛的物資能讓他們更加無憂的渡過冬天,但都是牧民中屬於上層富裕的群體。
“唰唰唰!”朱傳文的筆在上面勾勒著,這樣的人口規模,零星的草原手工業作坊,讓朱傳文再次動起了念頭。
得消耗那些煤礦和鐵礦啊,糧食可以存著,消耗也快,但是鐵礦、煤礦這些東西存著可不是一個好主意,全賣了朱傳文又是捨不得,或許可以在小青山成立一個以鋼鐵為主,輻射周圍牧區的基地。
朱傳文開啟了自己本子將自己的想法記錄在案,這是後期開會漢耀眾掌櫃討論的一個議題,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呢,自己現在手頭上的人可以說是人才濟濟。
待寫下一些想法,朱傳文又拿起了獵人部門的黃色等級檔案,裡面赫然記錄便是吉省的一些訊息。
而遠在奉天的徐世昌,同樣拿起了一份吉省發來的軍報。
他的繼任者已然由清廷確定,是原雲貴總督蒙古八旗籍的錫良。
要說這位號稱“水晶狐狸”的晚清重臣最大的能力是什麼?
除了理政能力,在有的可能就是交際!
這交際委實有點厲害,可以叫做新舊通吃!
按現在的說法,徐世昌絕對有社交牛逼症,他生於河南、祖籍浙江,其祖輩曾落籍津門,自做官後,凡遇以上三地人士,徐世昌皆稱同鄉,在現在慢慢演變成清廷上下,改革派,保守派,這位“狐狸”總能說上話。
而這位屬於保守派的蒙八旗錫良,也是他的熟人之一。
錫良的調動更是衍生了合肥李家最後一任總督,李中堂之弟,李鶴章之子李經羲,擔任了雲貴總督,自此合肥李家出現了一門三總督。
所以為了之後這位保守派幹臣在關東三省的執政順利,徐世昌有義務為其站好最後一班崗,位於書房的他眉頭緊鎖,逐字逐句的再三看著這份軍報。
小日本子果然是不安生了,藉著這次他要卸任,從偷偷摸摸變成了光明正大,在吉省圖門至六道溝90餘里釘立木樁,暗將我國領土劃入朝界,入了朝鮮,就和日侵也是差不了多少。
矮子這是找著機會就在這片自古以來的土地上咬一口。
“老吳,去把李、王二位請進來吧。”徐世昌吩咐一聲,這裡李、王二人是如今留在徐世昌身邊的幕僚。
其實細細分析,滿清後期的確算是銳意進取了一陣,但這步子著實邁的有點大,如今的徐世昌也開始暗暗後悔起來。
這科舉廢除的有點早,清廷本意廢除科舉制度,是為了透過廣建學堂,用新式教育代替傳統的科舉考試。但是如今,各處包括關東三省這新式學堂的建立史書緩慢,這導致原本可以透過科舉進入上層的佼佼者們上升通道被堵死,後期更有乾脆加入了反清隊伍,也算是為清廷的覆滅又壓了壓棺材板吧。
如今各省總督偏愛洋,這不是洋人,而是喝過洋墨水的清國人,清廷鼓勵自費留學,並給進士身份,如留日歸來的金邦平、唐寶鍔、曹汝霖、陸宗輿等就分別被授予了進士或者舉人身份。
而他身邊的李、王二人便是留學歸來的人物,放在手下培養。